中華民國九十一年的國慶日,也是辛亥革命建國九十一年紀念日。如同以往,海內外同胞都以歡欣鼓舞的心情來歡度這個深具歷史意義的紀念日。我們也相信,薄海同歡的國慶活動,不僅展現了台灣地區民眾生活在民主開放社會的活力和幸福快樂,更表徵中華民國在邁入廿一世紀之後,必將在既有基礎上,向光輝燦爛境界前進,開創出更美好的未來。
回顧歷史,我們認為, 國父領導的國民革命,除了打破傳統帝王家傳的政治格局,使主權在民的理想獲得在中國實現的機會外,更因為國父具有現代化的胸襟視野,而正確指引了中國人奮鬥救國的方向。這是因為,中山先生領導的改革與救國運動,不是以「恨」為出發點,也不會靠刺激悲情來動員民眾。相反的, 國父是以愛、寬容和諒解,來化解歷史錯誤仇恨。因此,當中國處於不幸痛苦時,他鼓勵國人要以理性態度,檢視形成中國問題的原因,一方面反省自己國家的缺點,一方面擷取外國的優點,然後再以「超越與融合」的理念,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辛亥革命建國所代表的歷史意義及中山先生個人的眼光胸襟,確實值得後人珍惜重視。。
其次,從現在我國的處境來看待辛亥革命建國,我們也仍然要指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近百年來中國仁人志士堅忍圖成的救國熱情和精神志節,還是對我們有著莫大的啟發。其實,無論是革命建國或者是建國成功的建設事業,都是極為艱鉅的創新工程。因此,辛亥革命建國固然經歷十次失敗的考驗,民國建立後的建設發展也一再遭逢橫逆挑戰。令人欣慰的是,即使在各種考驗挑戰之下,辛亥革命所展現的開創性與對民主的追求,以期建設一個符合全中國人期望的幸福國家的心願,卻始終是中華民國堅持的建國理想,與團結國人奮發向上的立國精神志節,這是對後世最大的啟示。
不過,我們亦須指出,就在我們開創歷史新局的過程中,我們還是要以謹慎務實的態度來推動各項建設工作。舉例而言,雖然中共對我進行無所不用其極的封鎖打壓,但是我們仍然要以無懼無畏的精神,透過建設所累積的實力,勇敢的站起來、走出去,將我們的心聲和成就傳揚於國際場合。像這次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訪美的成功,就證明只要大家有信心、肯努力,台灣是不可能被封鎖的。此外,如果我們要以積極有效的方法,深化民主改革以及獲得「拚經濟」的成功,以彰顯台灣地區所走的路是一條光明美好的大道。所以,在大家歡慶國慶之際,我們特別要呼籲國人發揮不屈不撓的辛亥精神、堅持理想,並以具體的開創作為,讓台灣的光彩能真正傳承辛亥革命建國的目標使命。
(節錄自青年日報96年10月10日社論)
傳承辛亥精神 開創歷史新局
- 2007-10-15

國慶大會集錦:國軍最新雄風3型飛彈,展現自主國防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