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踏上馬祖的那天,烈陽高照,感覺到緊張與陌生。等待的同時,我與其他弟兄閒話家常,在自我介紹中,發現能與大學講師一同在馬祖服役,感覺十分的興奮。頓時間,讓我明白何謂「他鄉遇故知」。到部三個多月,在防區內也遇見了鄰居及大學同學,我們留下聯絡方式,希望在馬祖能互相照應,共同許下平安退伍的承諾。
人總會害怕孤單、寂寞,此時朋友在我心中扮演著分享快樂、悲傷的角色。常言道:「雖無刎頸交,但有忘機友。」又云:「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我想一生中能有幾位知心好友就足夠了,更何況知音難求,能伴隨我走到最後又有幾人?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故事,皆是闡述交友之道,就像俞伯牙摔琴謝知音,想想他人是否值得自己赴湯蹈火?又有誰能像「程門立雪」,因一時興起,而在深夜造訪好友,儘管門外大雪紛飛,見摯友室中燈已滅,盡興折返而歸。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現今繁忙的社會中,或許大多只是應酬之友,多少人是君子之交;再仔細思考他們在我心中是助力還是阻力?
友情之所以可貴,是因為曾經同甘共苦,在最需要幫助時,得以伸出援手、相互鼓勵,在閒暇之餘時,可以談笑風生。有共同的嗜好,一起享受生活樂趣,即使大家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不曾以利益關係來衡量彼此。從他們身上學習到我不及之處,並以他們的經驗做為借鏡。母親常告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深深影響著我,我始終相信物以類聚這個理論。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能在馬祖與他們相逢,感覺世界真的很小,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緣分吧。珍惜在生活周遭的每一個人,現在的我即將返台,利用休假時,多花點心思及時間陪伴家人,也不忘與三五好友齊聚ㄧ堂,分享彼此的軍旅生涯,更不忘閱讀更多書籍,走訪更多風景名勝,以充實自我。
友情歲月 馬防部/二兵 鄭智元
-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