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國軍優良形象-榮耀 莒光指揮部步兵營步一連二兵王啟明

  • 2009-10-19
 國軍,既身為保家衛國的第一前線,也是親民與愛民的象徵。一旦人民面臨危機,國軍總是義不容辭的立即前往最前線,伸出關切的援手,然後用我們的身軀組成三色的保護牆;無論將面對的是敵人的槍口,又或是兇猛的颱風,國軍弟兄們依然面不改色的繼續向前奮進。對我們而言,這既是國軍愛民、助民的責任,但更多的是我們無私的奉獻。
 國軍一向是社會大眾的焦點,媒體總是密切注意著我們的一舉一動,近來更是有部份媒體報導批評和指責國軍的缺失,進而導致社會上各界人士與民眾對於國軍的能力和軍紀產生質疑。我現在因盡國民的義務而有幸在莒光地區指揮部步兵營步一連服役,在軍中也待了有一段時日,對於這些負面的消息,我覺得有時候這些媒體的議論對國軍真的很不公平,也不公正;也許,社會上還沒入伍或是不用當兵的人並不了解軍中的真實狀況,以致於永遠只看到媒體上的那些負面消息,擊垮了民眾的信心;而我目前身處軍中,所以我很清楚,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從我入伍至今,從新訓中心到下部隊,從專長訓練到專精;我看到的都是國軍的勤勞與努力。上至指揮官,下至新進弟兄,每個軍官、士官、士兵都在默默的付出汗水與心血,為同一個目標、同一個理想奮鬥。由我比喻的話,國軍就像一張潔白的紙不小心沾到一滴墨汁,然後注意力都被那點汙點給吸引,即使白色的面積遠比黑色的面積龐大,但就是被認為整張紙都是髒的;這點真的讓我感到可惜,也使我憎惡那少部分的國軍弟兄,使其他人的努力都一夜間全盤消失。
 我個人認為,國軍真的很盡責,即使是身處在這樣負面消息與指責的困局中,依然默默的為大眾付出,虛心的檢討自己的缺失;為了國家與人民,承受著各界的壓力,任勞任怨,全年無休。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八月八日,當我還在西莒島上認為,幸好颱風沒有想像中的強時,台灣的中南部早就推翻了我大錯特錯的想法;撼動山河的莫拉克颱風震驚世界,台灣長達五十年以來受創最重的一次風災,被掩埋的高雄縣小林村更是讓人怵目驚心。國軍得知受災消息後,立即連絡各單位,並組織救災部隊分為前線與後備,將各項任務分配下去;也在短時間內準備好面對救災中各種狀況所需的裝備與物資,以及連繫民間救災組織協調共同合作等事項。不論辛勞,不計代價,一定要協助所有的受災民眾!陸軍特航部特四營四二連連長湯登凱少校就親率十三位精英以機降方式進入小林村,救出受困的村民;同一時間,陸軍十軍團五二工兵群郭武憲營長也立即前往嘉義金興村排除淹水問題。不只是男性官兵,許多女性官兵更有巾幗不讓鬚眉的精神,自願前往災區的最前線協助。而他們各項傑出的表現,也在各項救災任務中一一體現出來。不是想邀功,不是想作秀,更不是認為在這次救災中或許可以得到長官的青睞,只是一廂情願的想著,或許只要動作再快一秒,就可以挽回一條即將逝去的生命。試問國軍官兵真的只把各項命令當作工作在做的話,又怎能有這種無怨無悔的熱血奉獻?
 所謂人在做,天在看;我相信民眾就是國軍的天。我們的付出總是會在他們的視野之內,當然的,少數害群之馬的劣行也不例外。我真心希望以往的教訓不要再一次又一次的重新上演,如果某天又由於一個可笑,且可恥的事件導致全體國軍官兵蒙羞,更甚至是所努力的一切又被全盤否定,那全體官兵就算是跳到黃河之中也洗不清冤名了。因此,我們應當好好維護我們自身優良的形象,團結一心,遵守軍紀;當然不是指做表面工夫就好,而是要裡外一致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保家衛民除了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外,更是我們榮耀的所在;我們應當塑造優質的國軍形象,給予民眾更大的信心。
 我深信,全國國軍官兵也深信,我們已記住白紙的教訓! (作者為莒光指揮部步兵營步一連二兵王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