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中山國中 王思鈞

  • 2003-03-22
 船沒有舵操縱方向,無法在茫茫在大海中航行;飛機沒有羅盤指示方向,無法在遼闊的長空中遠飛;人沒有志向,就如同隨處飄泊的浮萍。永遠沒法兒達到光明的彼岸。所以,王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張爾岐也說:「志也者,學術之樞機,適善適惡之轅楫也。樞機正,則莫不止矣;樞機不正,則莫之或正矣。」可見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武訓若不是有高遠的志向,那他一輩子只是個叫化子;麥克阿瑟如果不是有高遠的志向,也只不過是一個無名小卒;愛迪生要是沒有高遠的志向,最多也只是賣報的;越王勾踐若是沒有高遠的志向,那終究只是被吳王夫差使喚的奴役罷了!所以立志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立志,就像無舵之舟,脫疆之馬,任意的漂蕩,任意的奔跑,自然是學無所成。 俗話說:「貧莫貧於無才,賤莫賤於無志。」只要有志有才,何事不可為,何事不能成。短暫的低賤與貧窮,又有什麼關係呢?「萬丈高樓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出身低微,正是考驗與磨鍊的階段。韓信從小受跨下之辱,還不是當上漢朝開國功臣之一;王永慶先生一開始也是以挑米為生,之後經由努力,還不是當上台塑董事長。所以,不要因為自己身分低微,而就放棄希望,一放棄希望,就等於失去志向,失去志向,就會導致失敗,永遠無法有所成就。 不過,會有人說:「我們現在還是個學生,為什麼要立志呢?」我可以給予他的回覆是:現在就沒有志向、志願,那我相信他的未來也是一片茫然,也許就是街上的乞丐,或是清道夫。我在這裡並不是鄙視乞丐和清道夫。而我真正要說的是:我們現在生活品質那麼好,何必要去做那麼低微的工作。我們從小就應該有個志願,長大後就該朝著志願發展。孔子十五而志於學,之後才能成聖成賢。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孔子有一個目標,就往目標邁進,才能成為後世矚目的「至聖先師」! 志願,是從小就應該有的。但是我們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國中生,要立什麼志願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現在,我們就要想好未來的志向,但是,立志的的第一部就是要先讀好書,要是連書都讀不好,相信恐怕很難往志向邁進。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說得一點也沒錯。要有才幹就必須學習,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而沒有堅定的志向就不能完成學業。而我們在求學的階段,就必須有堅定不移的志向,否則讀到一半就放棄,實在是可惜! 但是,會有人說:「我從小立志當老師,但是最後卻沒有如願當上,為什麼?」這是因為光是靠立志,是無法成功的,必須有「恆心」、「毅力」、「信心」為後盾,才能成功。胡適說:「要怎樣收穫,就要怎樣栽。」就是這個意思。在彭端淑的為學一首示子姪中有一則小故事,兩個和尚都立志去南海取經,但是胖和尚卻沒成功,就是因為他缺乏行動,力行是一切成功的保證書,不去做,那一切都是空想。 既然光靠立志是無法成功的,那就不要立志不就好了嗎?這種自甘墮落的觀念是錯誤的。立志乃是一件事成功的第一部,換句話說,不立志是永無法成功的,就好比參加比賽,有資格和棄權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立志為事業成功的基礎。」以國父 孫中山先生為例,他在少年時代就立下救國救民的大志,之後才推翻腐敗的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岳飛在少年時代,即立下救國救民的大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正是他的大志,才屢次打敗金兵。要是換過來想想, 國父不立志,會有如今民主的社會嗎?岳飛不立志,金兵會稱他為「岳爺爺」嗎?所以說雖然光靠立志是無法成功,但是只要配上努力,哪怕有什麼事是你做不成的! 立志,就如讀書一樣。立志立得好,就好比讀好書,立志立得壞,就好比讀壞書,所以立得志向是很重要的。但是,誰會想去當強盜呢?在新聞中,每次報導偷竊案時,就會使我感覺:人,如果不立志,沒有目標,恐怕到最後就和強盜一樣,為了維持生計,不得已去偷、去搶別人的財物。這種感覺無時無刻在提醒我,立志要及時,否則到最後「少小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相信大家都不想有那種下場吧!所以,立志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總而言之,立志是很重要的。而立志後,還要付出行動才行,即使處境困難,也要窮當益堅。蘇軾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意即在此。而正在求學的我們,要努力讀書,志當存高遠,馬援七十歲,還希望出征,老當益壯,何況是年輕的我們呢?所以,我們要先立志,再努力完成志向。我們來讀一首李賀的詩: 我有迷魂招木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鳴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