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別人的聲音/中山國中林思廷

  • 2013-03-10
語言,是美麗的藝術,就像是一幅光彩奪目的畫作,飽含深長的意味,時而隨風而去、時而刻骨銘心,讓人永遠也猜不透。傾聽,如無聲的音樂,彷彿是一曲撥動心弦的樂章,靜靜的、慢慢的沁入心扉,給人無限的溫暖。
 人生路上風風雨雨是不可避免的,當自己身陷於黑暗的泥沼中時,必須懂得脫離,解開綁在自己身上的繩索,獲得解放。「傾訴」是一帖良藥,當心被巨石所堵塞,對於他人的批評或是指教便無法接受,所以適當的將自己內心想法表達出來也是一門高深的學問,然而,能找到一個能聽你說、聽你怨的人也並非易事,茫茫人海中的知音能有幾人,在千百群的朋友中,若能尋找到這樣的心情垃圾桶,那真是會讓人如獲至寶、喜出望外。如果「傾訴」是一帖良藥,說了會感到安心,那麼「傾聽」就是藥劑師,調配出解決煩惱的秘方,這無聲的陪伴,能讓他人減少痛苦,也為自己增添快樂。
 傾聽,不只是家人朋友間的訴苦,也包含了品德的素養。在這標榜快速、競爭激烈的年代,人們往往為了自己一時的貪婪慾望,不知不覺的傷害了周遭的人,不管是在職場上、人際往來或是家庭相處都免不了犯下這樣的錯誤,這時,傾聽便是一個很重要的修養,多多去了解別人的感受,不要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我們若是對於周邊事物漠不關心,總是固執己見、我行我素,要如何締造良好的人際關係?耳朵,不單單只是聽人說話,有時候也能在話語流動間體會到他人的感受,在人生的旅途上,所接觸的人不計其數,可曾想過,我們帶給人們的是悲傷或快樂?判定一個人的好壞時,必須先站在他的立場想一想,就好比自己的腳上穿了他的鞋子,體會當時他的感受,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傾聽他的聲音,了解他人的需求,繼而發揮同理心,大家才能減少衝突、和平共處。
 在這科技發達的社會裡,我們免不了與外界接觸,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缺乏同理心,那麼這社會豈不是一團亂了嗎?每個人都有權維護自己的利益,但並不代表能隨便。公車,是現在的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不論是老弱婦孺都能乘坐,在公車上,總是能看見一些孕婦挺著大肚子帶著年幼的小孩或者是年長的爺爺奶奶站在走道中,凝視他們,彷彿聽到他們心中正吶喊著他們需要協助,這時不妨起身,讓位給他們,不僅幫助了他人,自己也快樂。這幾年,霸凌風波頻頻,受霸凌的同學,彷彿是一隻瑟縮在牆角的小貓,向他人投以無助的眼光,他們缺乏安全感,好像處在一個冰冷的世界裡,體會了社會中最真實殘酷的一面,如果我們沒有親身體會過那種被欺壓的感受,哪裡能夠嚐到那種辛酸?試著去傾聽他們的感受,並伸出援手,以關愛擁抱,讓他們重回溫暖的世界。
 嫩綠的小草需要大樹的保護;天真的孩子渴望父母的庇護;年長的長輩期盼兒女的關心,在這世界上,值得我們關心、學習的事很多,常常聆聽別人的內心感受,試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樣不僅能為他人一起分擔煩憂,也能鍛練更寬廣的胸襟,增進人生的和諧與美好。用真心對待彼此,以同理心包容錯誤,這樣的人生,才會豐富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