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市場/介壽國小 陳亭儒

  • 2019-03-23
 在我的印象中逛傳統市場都是媽媽帶我去的。之前還沒搬來馬祖時,家附近的傳統市場,有賣各式各樣的蔬菜、水果、新鮮的魚貨、雞、鴨和豬肉。
 搬到馬祖後,利用假日的時間又跟媽媽來到介壽村獅子市場,一早便熙來攘往的市場,不但是馬祖最大的市集,也是馬祖小吃的秘密之地,我們逛了一圈的臨時市場,舉凡日常生活中的雞、鴨、魚、肉和蔬菜可說一應俱全,跟一般的傳統市場並無兩樣,傳統市場有一間叫做「阿妹的店」,裡面賣了一些好吃的東西,例如:南瓜米粉、燕餃湯與福州特色的鼎邊糊,每碗都有滿滿的好料與海鮮,是很實在的美味,比較特別的是有一攤販售一種炸餅名稱寫作「虫弟」,原來正確的寫法是蠣餅,和鼎邊糊一樣是福州傳統小吃。
 雖然大賣場相較於傳統市場顯得比較乾淨明亮,然而傳統市場有別於大賣場,市場內多了一份人情味,在大賣場吹著涼涼的冷氣和傳統市場恰好相反,傳統市場沒有涼涼的冷氣可以吹,所以十分炎熱,在大賣場並不會有人擠人的狀況,但這種狀況卻在傳統市場常常發生, 在大賣場買東西時,因標示清楚,能夠馬上就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馬祖的傳統市場和台灣的傳統市場截然不同,台灣的傳統市場能聽到老闆熱情招客的聲音,台灣的傳統市場賣的物品更為豐富例如:稀飯、米粉、肉羹、糖果、堅果、餅乾、飲料等等。
 早期馬祖的物資缺乏,商店不多,早晨的傳統市場提供了軍民很好的物資補充的地方,隨著時間的過去,馬祖的物資也在慢慢進步,多了超市、大賣場等,也讓傳統市場生意冷清,但是傳統市場比起大賣場、超市賣的東西更新鮮、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