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書有千百種,也許不能說一本書所給的感悟,因為要說書,正因他所有的種類太多,例如血腥的恐怖故事,內容也許從真實的兇殺案例開始做為起點開始改編,可能書中正寫著殺人兇手的犯案手法,也許寫出兇手將被害人綁票,並向被害人家屬討要巨額贖金。因為自己悲慘的童年,導致他長大後的生命觀念扭曲,手起刀落,殺人如麻,冷血的殺手在他們的眼中人命有如一隻螻蟻,不屑一顧,例如五十至六十年間的白色恐怖,人民身處在高壓的環境下,限制人民言行,於那個時代並無自由,人民無故受到連坐處罰,在韓國有一真實案件改編的小說名叫《熔爐》,校內師長矇蔽政府官員,以逃避罪責。
霧津聾啞小學是個行賄、勒索慣的小學,在打完招呼後,主任立馬向仁浩要求繳交類似保護費的東西。家裡有困難的仁浩在搞不清狀況下,還是向遠在首爾的母親要錢繳交。之後,仁浩在教書過程中,發現到學校瀰漫著不尋常的氣息,孩子很怕人,還有孩子傷痕累累。在美術課和孩子交談時,孩子感覺很冷漠,經過一連串的抗爭,最後卻因為校長的賄賂草草了事,因為聾啞人的極度抗爭,韓國政府重新開審,並設立熔爐法,以平息公憤。
熔爐為同名小說,取材於二○○五年發生在南韓光州一所聾啞小學的真實案件。本文內容描述在霧津這個虛構出來的城鎮中,一所聾啞小學的學生集體遭受校長、主任及老師的性侵及暴力虐待,在外地來的老師與當地人權發展協會員工幫助下,帶著受害孩子告上法庭的故事。在司法審判中,本片深度描繪社會各方壓力及司法不公、受害人因金錢妥協的真實樣貌,細緻刻畫出人性及司法制度下,審判、採證、協商制度的問題。同時,喚起社會對兒虐、聾啞人士議題的更多關注。
本文最後一段是仁浩停在地下鐵燈箱前,那是霧津的觀光廣告燈箱。照片裡的霧津,霧氣依舊濃厚。但它很美。儘管在霧津發生了這種事,這裡仍舊和先前一般沒有改變,依舊是那麼風光明媚。其實只要用真誠眼光去看這世界,再醜陋的事物也有美麗的一面。孩子們拋開了那些,才能用雙眼去看見世界的美。盲目的仇恨和不正確的制裁方式與管道,不是真的能解決問題,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方法。他們選擇用更正確的方法,持續為自己和那些處境相似的人奮鬥著。
一本書給我的啟示/介壽國小 劉恩
- 2019-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