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可貴在於具有年代久遠;在於有歷史價值;在
於不可再生複製,因此,古蹟建築的修復才會有連lash;多問
題的產生,最基本的問題諸如:要修舊如舊?還是要修
舊如新?再來的問題是修復材料的選擇,修復工法的使
用,修復人才的素質等等,都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
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當是刻不容緩的。
在古蹟中最易毀損的當屬木架構建築,所以問題也最
多最易突顯。古蹟中所使用的木料,當年取用的條件現
今已消失了,修復時如何能取得一模一樣的木料呢?無
法取用時可以用什麼樣的代用品?從連lash;多報章雜誌的報
導中得知,現今台灣地區的古蹟修復存在著相當嚴重的
問題,台灣紅檜可以用柳安木來代替而無人制止,這樣
的古蹟修復到底有什麼意義呢?留給後人時代錯亂的古
蹟只能當作笑柄,而失去教育意義,花下大筆的經費只
是造福了廠商和既得利益者。
各國的環境不同,古蹟修復的觀念不同,造成的結果
也大不相同。在日本他們對於保存文化財產的觀念較早
萌發,相關的法令規章也發展得較完整,所以我們可想
見的他們對於古蹟修復的成效相當好。歐美各國也都有
連lash;多可參考的例子,
也談古蹟修與護的問題/葛麗絲(馬祖)
- 200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