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退去,但見本心。凡人皆有一日褪盡身外一切榮
華富貴,回歸於大地,抑或卸下一切苦擔、責任、病痛
回復歸零。生命無常,雖顯殘忍,卻告之世人,應尊重
、珍惜當下,活在自由、健康中,過一種精緻平衡的品
味常態,給周遭親人最溫柔的關懷照顧。
探索身體,追求智性,呼喚靈性,攀向更高遠的意義
與價值,是一種幸福,也是恩典,更是內在心靈的基本
需求。健康的人和生病的人一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生
病的經驗讓我們知道,原本健康的人多半活在「事情之
中」,事情指向計畫的未來,而生病的人,陷入「沒有
事情」的狀態,於是人回到了當下。人在還沒有進入社
會之前,人的活,沈浸在「自然態度」之下,在自然態
度下,人用「本心」在活,就像小孩玩泥巴,不會去問
這有什麼用的道理一樣。健康的人經常認為在社會自我
所建造起來的東西,是他的依靠。但是當「無常」來臨
,或是重病的事實發生之後,原先認定的依靠就顯得相
當虛假。在考察過健康的人和病人不同生命態度之後,
我們會問:「到底誰錯過較多的生命?」是汲汲營營於
追求社會價值的健康人,還是安於自然態度的病人呢?
生病,向人們顯
精緻平衡 溫柔的照護 /標準局 吳天培
- 200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