駒lash;讀的幸福  吳天培(標準局)

  • 2002-04-04
古希臘先哲亞里斯多德曾說:「語言是心理經驗的象
徵,而文字則是語言的象徵。」的確,存於孩童期還不
懂駒lash;讀文字的時候,他全然醉心於父母說故事給他聽時
的「感性語言」感動;因為來自父母口中所吐出的每一
個字句,都是代表著故事中每位角色和人物活潑心理經
驗的具體象徵,充滿著無邊的想像空間。

 但是長大後,代表著「理性語言」的書寫文字,卻活
生生地將孩子與「直接心理經驗感動」區隔開來;攤開
在他面前的,只是一堆密密麻麻的無意義、沒有任何感
情的書寫文字。與文字接觸時,他們的心理活動全然停
止,只剩下腦部不斷記憶與複誦、各種經典與歷代先哲
的汗牛充棟。為何書本中的文字會讓孩子卻步呢,因為
師長們「理性中心主義」為書本強加了連lash;多「病態延異
」(Difference morbide),要小孩子死硬地默背;一
字不漏在考卷上騰寫出重要字句;罰抄一百遍等不符合
教育本義的精神,啟發、創造、發現問題,以致駒lash;讀幸
福不知為何物?

 要如何發掘駒lash;讀幸福,首先,在孩子發展期(○至三
歲),藉由圖像來駒lash;讀,嬰幼兒都是屬於視覺性學習,
看到身邊的親人及周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