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時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是中狀元,所以不惜窮
研苦攻,俾期一朝得志,平步青雲。據說從前有某士子
,家境極為貧寒,但腹內飽藏詩書,而且才氣高傲。某
年進京趕考,道經山陽縣,聞該縣令為其同鄉,乃投刺
往謁,欲求借助,以為旅途之需。不意縣令素性鄙吝,
眼光勢利,竟卻而不與。某生憤甚,益勵志節,及抵京
師,苦盡甘來,心靈福至,會試殿試,俱皆得心應手,
榜發之日,居然高中第一名狀元,春風得意,走馬遊京
,備極榮顯。旋而衣錦還鄉,仍途次山陽,行裝肚盛。
山陽縣長知為京中大官路過,但不詳其姓名與職銜,即
馳至驛站迎候,並向隨從人員查詢此位京官何名,侍從
當將所詢轉報。狀元公今非昔比,卻報前次之辱,遂亦
拒絕接見,並貽詩一首云:
「去年風雪上長安,舉世誰憐范叔寒;
寄語山陽賢令尹,查名須向榜頭看。」
縣令駒lash;詩後,始悉為上年過境求助之某生,今日竟然
大魁天下,至感慚悔。
以往考試中試人員,必列名榜上,高高張掛。凡榜上
有名者,固皆可慶幸,但名次等第之差,關係頗大。故
居榜尾最末一名,雖強於落第,然在一般人的看法和當
事者的心裡上,
考場佳話/黃正芬
- 2002-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