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
莊子生在戰國時代。那是一個「強凌弱、眾暴寡、離
亂、痛苦」的時代,莊子書中處處反映時代的背景,莊
子「則陽篇」上說:柏矩到齊國去,剛踏入齊國的郊外
,第一眼看見的便是一具罪犯的屍,柏矩跪下把他扶了
起來,用自己的衣服披在他的身上,放聲大哭道:『噯
啊,天下最大的災害,你先就遇上了,真是可憐啊!「
不要去做強盜,不要去殺人」,但是,誰在做強盜?誰
在殺人呢?』
「強盜殺人的行為,要責備誰才好呢?」
莊子的妻子早逝,他的生活非常清苦,他所穿的大衣
都補了連lash;多補綻,腰間繫上一根草繩,腳上的草鞋,連
鞋後跟都托掉了,但他毫不在乎;他只有一個最能談話
的朋友,叫做惠施,惠施比莊子早死,惠施死後,莊子
說:「我再也找不到說話的人了!」在莊子身邊周旋的
,只有幾個他的弟子,所以莊子是一個寂寞的人。
莊子察覺了人的根本問題,在於人的不自由。人為什
麼不自由呢?因為人有依賴。人依賴物質、感情、知識
、藝術、宗教等而生活,這些依賴,使人陷入自我播弄
「不自由」的境地。如果人要實現自由,便須先去掉依
賴之心。簡單的說,莊子的哲學,
淺談「莊子」的哲學/陳寶明(馬祖)
- 200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