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莊子下了山以後,到一個朋友家去。朋友非
常的高興,便叫僕人殺鵝請客。僕人問說:「我們家的
鵝,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殺那一隻才好呢?」
主人說:「殺那隻不會叫的好了。」
第二天莊子的學生問說:昨天那山中的巨樹,因為無
用而終其天年。而今這隻鵝卻因為無用而被殺了。請問
老師,做人到底要怎樣自處?」莊子笑說:「我將處於
無用和有用之間啊!不過,在事實上,處於有用和無用
之間,還是要受累贅的。所以,只有順應變化,無所謂
有用,無所謂無用,乘道德 ( 自然之道 ) 而浮遊,才
能免於困頓哩!」
本篇要旨:人世的道德,都是相對的。所謂有用和無
用也就是相對的。所以,大智慧者要超越相對的道德。
道家的道德和世俗的道德不同,原因在此。
莊子人間世第四••••油把自己燒乾了(譯):
樹被拿來做斧頭的柄,反過來伐它自己。
油脂被用來點火,結果把自己燒光了。
桂樹可以吃,被人砍下來吃掉。
漆樹可以防腐,被人用刀子割了。
世人都只知道「有用的用處」,卻很少人知道「沒有
用的用處」。
本篇要旨,「聰明」有時
淺談「莊子」的哲學/陳寶明(馬祖)
- 20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