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很夠「美」與「妙」滋味的。詩人在各種感觸之
下,把自己的情緒、意象、美感寫出來,往往給予讀者
心靈上一種美妙的感受。所以詩是人類心靈最高活動的
一種表達。當人受到外界的刺激,或喜或苦,或怒或愁
,既有內蘊,就很自然地流露出來、由於僅僅在求流露
,而且流露的目的在使樂的更樂,苦的更苦、同時所流
露的既是心聲,又是憧憬、既可以歌、又可以泣,所以
這些便成為人類藝術的動力了。
朱自清說:
「詩的源頭是歌謠,上古時候,沒有文字,只有唱的
歌謠,沒有寫的詩。一個人高興或悲哀的時候,常願意
將自己的心情訴說出來,給別人或自己聽,日常的言語
不夠勁兒,便用歌唱,碰到節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
樂,唱歌的機會更多」。
詩與樂不可分,西方如此,中國也是如此,朱氏的話
與毛詩大序說的也是一樣。「詩言志」那是已滲入了一
種實用思想,而不是純藝術的意義了。孔子在論語中論
詩的特質: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
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
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陽貨
)。
這
舊詩小記/永欣 (台南)
- 2002-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