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看看、匆匆多年/陳碧雲(馬中初中第三屆)

  • 2002-10-26
 馬祖原本是福建沿海漁民的過客,一年四季,隨著不
同的季節,捕獲不同的魚種;到了季節過後,就整頓漁
具,隨船返回福建老家。靠天吃飯、與海為伍,久而久
之,因工作固定後往返的費事,於是漸漸落腳馬祖,這
是一段貧窮而艱辛的歲月。

 民國卅八年國軍進駐馬祖,在當時的不毛之地,於千
頭萬緒中,進行規劃簡易的行政措施,所謂有了開始,
就有希望。諸如:佔用民房、使用廟宇、利用海邊;穿
著縫縫補補的衣服,打著赤腳,蓬頭垢面的條件下,有
幸所謂的國小教育,簡易學校成焉。在篳路藍臃lash;,以啟
山林的精神下,再接再厲地困苦奮鬥,於民國四十六年
成立了馬祖最高學府-初中。當年有幸擠進最高學府,
雖然三年的時間彈指而過,但日子並不好捱,是故將來
的路,卻隨著個人的造化、幸與不幸,命運皆在未測中


 南竿、北竿、東莒、西莒及東引諸島的國小在升學篩
選下,聚集了各路英雄,成為馬祖初中的第三屆。三年
同窗,有甜蜜、有苦痛、有辛酸、甘苦備嘗。記得否?
睡通鋪、聽號角、整理內務、早自習、晚自習、早晚點
名、採買、監廚等,那不是軍事化和僵化的教育嗎?無
可諱言,島內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