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楚有材

  • 2003-01-06
 瑞意(台南)

 凡是到過湖北武昌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武昌東捲棚掛
得有一方木牌,木牌上有四個漆書大字:「惟楚有材」
,取義是出自左、襄、廿六「雖楚有材,晉實用之」的
典故,但最初不知是何人所立。別小看了這方木牌,它
不僅代表了湖北(古楚地)人的光榮,還有著一段動人
的掌故。

 據說滿清末年,以倡導「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名
臣張之洞督鄂時,有一天出外巡視,看到了這方木牌,
不過當時木牌上僅有「楚有材」三字,但即使是這三個
字,張氏也頗不以為然,因為何地無材?而且即令楚地
有材,也不宜如此自我標榜。回署以後,便想設法把這
個木牌給取下來,但是如果不找一個藉口,又恐怕當地
民?反對,一直遲疑未決。

 某日,張氏在督署後園散步,偶一抬眼,看見馬愀lash;旁
水池邊有一株老態龍鍾的柳樹,忽得一七字聯上聯「馬
愀lash;池邊楊柳瘦」,繼而想足成下聯,卻是尋思不得,於
是張氏靈機一動,第二天便以這七字?對,應徵者限於楚
人,當日交卷,並說明如果對不上就證明楚地無材,便
要將那方木牌取下。這消息一經傳出,當地儒雅飽學之
士,莫不想一試身手,因為這件事不僅攸關楚人的顏面
,也是「登龍」的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