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二本書,一是現實的無字書,一是訂成冊
的有字書。人小的時候要多讀有字書,年齡增長,就要
會讀無字書,能獨立地去生活、創造。事實上多讀有字
書,也是為了更會讀現實的無字書。有字書是寫書人寫
成的,是過去的無字書。而現實的無字書,總是與人的
現
在生活聯繫在一起,無窮無盡。過去的總是過去了,甚
至沒有生命力。現實生活才生動活潑。若把寫過去的無
字書看成現實的有字書,那就成書呆子了。老子曾說:
「道,可道,非恆道;名,可名,非恆名」。一方說的
就是有字書的作用有限,無字書聯繫著人的生活、工作
、創造,因此才作用無窮。莊子曾講過「庖丁解牛」的
故事,說殺牛師傅順著牛的形體結構,避實就虛,巧妙
運刀,牛宰得好,他的刀也保養的好。其實這個故事,
也說明了人要會讀現實的無字書。對於「庖丁」來說,
現實的無字書,就是它們每一條各個不同的牛,有字的
書似乎可以說是屠夫們習慣的宰牛方法。按照習慣的方
法,無須深入觀察現實的牛體,只要猛割硬砍就成。這
樣方式,「庖丁」宰牛勢必吃力,刀子也壞的快。然「
庖丁」不這樣操刀,他的經驗,使他每一次對每一頭牛
,首先在他心目中,已把牛分解的各就各位。所以
浮事心得論「不可讀死書」/丘吉幹^L
- 200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