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宦官權相,把持朝政,結黨
營私,爭權奪利,全國惡吏橫行魚肉百姓,社會黑暗,
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這種情形看在一位青年傅山裡的眼裡,使他產生一種
氣憤不平的心理,因此對於求取叫lash;名做官的路子,感到
厭惡和不屑;於是他下定決心,放棄科舉,不求仕進,
要把全副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
傅山此一決定,在別人看起來,都認為他是自棄大好
前程,實在太惋惜了!因為他具有得天獨厚的天賦,很
可能一舉成名,平步青雲,踏上榮華富貴的人生;而他
竟棄之如敝屣,豈不令人費解。
傅山是山西太原府陽曲縣人,自幼天資聰穎,讀書能
過目不忘,十一歲就以「神童」譽滿鄉里,十四歲就考
取了第一名秀才,受到恩師袁繼咸的賞識,除了鼓勵他
研究學問之外,也訓勉他將來做一個有骨氣、有正義感
的人;不久又推荐他到三太書院去繼續深造。
袁繼咸給傅山的訓誨和幫助,對他的影響很大,他立
志做學問,儒、道、佛三家的學說,他都潛心研究,而
且有很精闢的見解!對於詩文書畫和醫學,也有濃厚的
興趣及造詣,雖然他沒有做官,可是他的人格、才華,
卻受到大家一致的推崇。
到了崇禎年間,
高風亮節--傅青主/石隱/台南
- 200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