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陳寶明

  • 2003-02-28
(一)記憶  故鄉的記憶,是一座永恆的地標 風濤絮語,帶來海洋的祝福 魚的秘密,只有浪兒知道 微風牽著船兒,駛往魚蝦的聚所 月光斜斜一撩,撈起漁獲滿船 自由的海洋,童年的夢境 門前古老石階的凹痕,承受多少先人與子孫的重量 廊簷下的滴水,衝擊、迴盪、探索著遠古的對話 昔日童山濯濯,今已綠蔭林梢 思念透過時間釀成玉汁瓊漿 拼湊的記憶,拉近山海的距離 從雲霧鳥瞰渺小的島嶼,視覺替代了想像 那帶狀銀白的岸際 是歸來遊子最想的雪白沙灘 (二)往事 童年放學後到田裡工作 鋤草、鬆土、整地、播種與灌溉 培育出生命的尊嚴與氣質 直到晚霞褪盡光彩,摸黑走在回家的田埂路上 沒有失落,有的祇是經驗累積與成長 暮色中,右肩扛著鋤頭當大筆 在腦海中畫盡田園的圖廓 汗水給的記憶,就是腳踏實地的耕耘 有努力,可能就有收穫 扁擔卸下重任,豎直身軀靠牆休息 空桶倒立,滴乾一天的汗水 測量糧倉的深度,方知智力勝過體力 (三)重擔 砲火下最高學府、文化的搖籃———馬祖高中 當年多少年輕學子的最愛 有教無類,師長關心、愛心與耐心 用功讀書,學子專心、用心與信心 砲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兵事、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蕞爾小島,海洋殷勤擁抱 貧窮不匱乏,辛勤不絕望 孤獨不膽怯,平凡不渺小 雖然碉堡、崗哨、軌條材、武裝軍人,處處嗅出戰地的氣息 入夜後曾經煙硝四起的防護射擊與低沉的大砲怒吼聲中 夾雜著機槍連續射擊的清脆聲與鮮豔的焰光 像極了不識愁滋味的少年郎 保國衛民的標語那能令人安心 血流成河才是歷史的悸痛 枕戈待旦豈為刀槍拼戰 有我無敵正為激勵戰鬥意志 「戰爭」與「和平」之間,踩了一地的繽紛 故鄉啊,將歷史的重擔卸下吧!   (四)無奈 鄉愁是沉澱在行囊的負荷 半睡半醒之間虛擬著夢境 靈魂偷偷的離開軀體 溜進幽暗而深邃的時光隧道 遠方的海市蜃樓,美而不真、幻而不實 在閩南優勢的國度裡 母親的話語,在聲帶下封存了多少年 並非刻意記住鄉音,而是根本無法忘懷 就連福爾摩沙的原住民也成為政治櫥窗上的裝飾品 異國的風情,如夢似幻,是無奈,亦是現實 尋找真實的意境,僅能藏匿方寸之中 流星畫過穹蒼,短暫而美麗 海潮輕撫花崗岩,傾訴愛與包容 曙光開啟沉睡子民的心眼,傳承才是永恆  創造海中王國,須展現先民的勤奮與智慧    (五)牽掛 是故鄉,還是異鄉 悠悠白日夢裡自覺是候鳥,而不是獵人 駐足城市的旅人啊! 習慣回憶童年就是老的開始 以平凡的生命追求永恆 用冥想與祖先溝通 夜空閃亮的星星,指引著遠方的故鄉 吉普賽式的流浪,在寂靜的夜裡暫時駐足 努力編織一個誇大完美的王國引入夢中 直到星星燒盡最後一點的亮光 至少在東方魚白前 再從容的將「名」與「利」塞進柔軟地棉枕下 沒有心寧的家才是遊子的悲 日出日落,呼與吸之間  為了生計與夢想,匆匆寄宿在城市的叢林中 厚實的高牆,圍不住飄泊的心 追求世俗光纖亮麗外表的靈魂在何方? 浮萍的根再長,抓不牢滋養的土地 異鄉的泥土上,聽不到心跳的旋律 出國就是歸鄉,歸鄉也就是出國 候鳥展翅,處處是巢 故鄉與異鄉,就在一念之間 異鄉的耕耘,總少了一點海潮味 政客的舞台上,故鄉的願景將隨浪潮而去嗎? 上帝、觀世音菩薩、媽祖、阿拉、穆罕默德,或萬能的真神啊! 是寒冬將盡,亦或是寒冬才將開始 沒有祠堂的子孫,實在需要先人智慧的滋養    (六)雜感 漫漫時光,多少歲月如浪花般化為泡沫 欲尋年少容顏,陽光依舊嫣然微笑 海面偶而洶湧,或徐徐如林 島嶼終究歸於寧靜安詳 猶記農曆大潮後的岸巡,海螺、蚌類鮮味滿桌香 雲台山、壁山,由海底向西南東北延伸 連成歷代子民的海耕良田 那無盡的糧倉啊! 而今,海的子民卻漸漸地遺忘既有的寶藏 從傳承的技藝中淺酌先民的智慧 過往的大麴、老酒,安睡在八八坑道裡佳釀的高梁酒啊! 千萬別醉倒了新一代年輕子民的靈魂 勇敢、刻苦、冒險的智慧失落到哪兒去了 西尾落日,映影林梢 思緒密密匝匝,似山間流雲隱現無定 失根的雲朵兒,飄向無垠天際 一抹無法遁落的餘暉,拉長身影隨松枝搖曳 風與浪的對話,是歸是別 細細搓柔著思念的沙,緩緩將它推向蔚藍岸邊 似秋的落葉離幹尋根,亦或是根在召喚落葉 歡悲離合,恰是四季的循環 生命因智慧的延續而充實  (七)教育 教育培養能力、改變觀念、創造新思想 知識使人走出自我,迎向世界 帶著年輕的夢想尋找飛揚人生 拋開旅人與住民的枷鎖 搖身一變成為疆土的捍衛者 在民主的浪潮下 故鄉悄悄地、無聲地,解除戒嚴 卸下戰地外衣的島嶼啊! 盤根一定要抓牢 歷史不斷重演 要角不斷變換 老人訴說著故鄉的童年往事 孩童卻永遠都把它當成是神話 改變歷史的動力,就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