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寶魚──櫻花鉤吻鮭/ 陳寶明

  • 2003-03-16
學術地位可媲美素有「活化石」之稱的「腔棘魚」因為追尋冷水,於是深入高山溪流攝氏十六度才是牠們理想的適溫鮭魚原是一種思鄉魚,在寒冷的大海裡成長最後迴游溯溪產卵,遵循其祖先的道路邁向大海與迴游緣地質的變化,最終成為陸封性的冷水魚在台灣,人們早就認識櫻花鉤吻鮭牠有十多種不同的名字,如梨山鱒、台灣?、三文魚或馬蘇麻哈魚等牠們被封困在大甲溪上游冰冷的溪裡,悠悠渡過七、八十萬年日據時代為了保護牠們,特於民國二十七年畫定她為「台灣天然紀念物」當年的「貴族魚」,只有領導階層才能夠吃得到他們在七家彎溪兩岸三百公尺畫為禁地,嚴格限制濫伐與濫墾原住民不得在鮭魚繁殖期間濫捕以確保其存續牠們也是高山泰雅族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註二)大甲溪上游水庫與大霸相繼興建後,環保人士期待的櫻鮭就形成湖泊化當德基水庫優氧化與藻類繁生後,再次打擊了櫻鮭湖泊化的保育人士武陵農場過度開墾,菜園已逼近七家灣溪七家灣溪的溪畔不再有緋紅碧綠交雜的原生木林來自雪山冰涼的泉水滋潤了水密桃與二十一世紀梨之後再也無法到達溪裡失去茂密覆蓋的植被,溪水的溫度逐漸上升,嚴重威脅櫻鮭的生存興建攔沙霸後的七家灣溪床,造成櫻鮭近親交配,瀕臨絕種目前唯一櫻鮭自然棲息地──七家灣溪,正茍延殘喘岌岌可危高度潔癖、敏感脆弱的魚兒,正是原生山林品質的唯一指標再多復育的櫻花鉤吻鮭放流到七家灣溪,也抵不過濫墾與濫伐的生態破壞一個又一個的山坡地被果樹的樹枝與支架所佔領,宣示了人類自私與短見過多公路的開發,造成中橫的天譴是必然民國七十年代已被正式公告為珍貴稀有的國寶魚,今天仍然在攔沙壩間掙扎著註一:據生態研究學者報告,墨西哥是世界冷水鮭魚生存的最南界。註二:梨山的泰雅族部落有一首傳統的迎賓歌:「次高山下,蜿蜒著美麗的司界蘭溪,清冽的溪水,一片綠意盎然,這裡有美麗的風景、跳躍的鮭魚和熱鬧的豐年祭,朋友們啊朋友,歡迎前來斯高耶達作客……」他們歌詞裡的鮭魚(eban )所指的便是背有圓斑、腹色銀白、裂顎如鉤的櫻花鉤吻鮭,早期是該族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