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擇的心/花木蘭

  • 2003-04-17
 也許太在乎別人對我的感受及評價,故,凡事皆求完善美好,無形中也會要求朋友們及弟妹,在生活中也該有著一絲不苟,中規中矩的表現,在他們的平凡生活中為姊、為友的干涉的太多反而漸形成陌路之感受,但一直不瞭解狀況的我,還能偷偷沾沾自喜:「看吧!朋友這麼有氣質::小弟及二妹這麼懂禮俗,我的『教導』真是功不可沒啊!但也發覺到這份屬於我友情、親情由疏遠的意味,真是一點也不明白?這麼做也是為他們好,能控制他們的放肆的心,能轉換另一種優越的氣質不是很好嗎? 與阿妹聊天,她吐我一槽:「噯!這什麼年代?妳怎麼可以將自以為是的想法灌輸在朋友及親人身上,所謂一種米養百種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特質,又豈是妳所改造就改造的,妳有沒有考慮到別人想法及別人是否願意接受?如果換一個角度,妳的行為舉止,別人也不是很喜歡::是不是也可以要求妳改變一下氣質,噯!別鬧了。」 仔細考慮阿妹的話一點也沒錯,個人有個人生活特質有人喜歡甜食,相對也有人厭惡甜食,有喜歡郊外風景,也有喜歡逛街,祗要人人活的開心,又何苦要他人強勢著改變自己作風呢,好友順便摘要一段文章讓我看,大致說: 和尚與道士在比法力,誰的心飛的最遠,又不被追縱的到便是勝利者,也是道行最深的法師,二人便入定而坐,和尚幻想著自己的心能遨遊地下湖泊,山川大海四處漫遊著,而道士的心卻能相隨緊跟,即使和尚再神通廣大,也擺脫不了道士的跟隨,換了道士的心像蜻蜓般飛翔於廣泛的天空,然而緊跟在後的是和尚的心,任憑道士飛多遠,衝多快,卻始終擺脫不了和尚的心在後方尾隨著,這樣二人糾纏到無止無休時,另一旁有位老翁坐在溪邊,撫摸鬍鬚悠閒的說:「有什麼好爭的?為什麼要在乎『心』到哪裡呢?換是我,我才不管心到何處?祇要我自己活的輕鬆愉快,放鬆心情,隨性生活就好了,又何必管太多,庸人自擾的俗事又何必強出頭呢?」此時二人也才明白,一個人的『心』也非別人所能控制掌握的,即使道行再深也是不可能支配個人隨心而活的意念啊!所以他們的比賽是無謂的相爭而已。 故而才明白多數人的內心世界是多采多姿的,至於生活中的表現,並非其他人能控制的,即使擁有稱羨的工作財富般的身價地位如果內心世界是不快樂的,身心俱疲者,又豈是旁人所能解決呢?所以個人的外在及內心生活如天地般的平和、寧靜均由自己的「心」方能抉擇主導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