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伊戰爭中正確看新聞事件/林泉利

  • 2003-04-17
 反戰二題 艾倫坡(一) 艾倫坡的 大鴉,飛進了 巴格達的 上空,花團錦簇的 地獄火,照亮了 詩人陰鬱的惡夢 應驗了大鴉報喪一般 不祥的預言-- No more. Never more-- 不再,永遠不再 聯合國已成廢墟 再見!廢墟上的 和平之夢! 卡夫卡(二) 卡夫卡在 未完成的小說 --「英國」裡看見 自由女神像竟是 一手執經,一手執劍 --直指蒼穹的一把利劍 是他看錯了?還是 我們看錯了?當波斯灣 萬箭齊發,彈如雨下 全世界這才驚覺-- 先知卡夫卡在靈裡的確 洞見一把利劍,這把劍 戳破了多少矗立在-- 人們夢中的美國神話 究竟誰是邪惡軸心恐怖國家? 繁星中自由女神只笑而不答 在她目空一切的睥睨之下 強權恆是最高真理 此外無他!君若不信 就去問問卡夫卡吧! 附註: 一、(大鴉)係美國詩人艾倫坡之名詩,同時也是此次美軍攻擊伊拉克之強力電子戰機。 二、「地獄火」也是美軍最新高科技之毀滅性武器。 反戰的這一首詩是高大鵬博士於日前在聯副所發表「反戰」的新詩,對於聯合國對美國堅持一仗的「無奈」,對於自由女神徒具「和平」象徵,強權成了美國唯一「真理」的「感傷」!因為台灣地區的政府沒有硬頸向戰爭說不,向美國說NO,無形中「反戰」在台北街頭成了「孤鳴」,即使媒體也僅能見到零星的「嗆聲」,至於媒體立場除了中天電視已與卡達半島電視合作,所以多少還有一些「持平」聲音,但相較之下,從布希、布萊爾的觀點成了台北市「觀戰」的主流,美國連戰皆捷,台灣「與有榮焉」?海珊的十惡不赦、暴君形象、反恐對象……特別是在年輕學子心中已被洗腦了,這樣公平嗎? 如果以結果檢討過程,我個人與反戰團體一樣不會改變批判英美聯軍的「不義」的堅持。 首先是美國式的民主標準大有爭議,想當年海珊政權是由美國扶植的,如今當事人羽翼己豐且不肯順從,立刻被蒐集諸多惡劣行蹟予以「討伐」……偏偏伊拉克及部分回教信徒仍是義無反顧的力挺海珊到底,英美聯軍雖有軍事上的優勢,但也花了不止一週的戰爭,「錢」費不貲。而台灣將來最可能是「分攤」的凱子,值此「自身難保」之際,還有餘錢「外援」?說穿了台灣殖民自虐心態己到了無藥可救地步。國家領導者竟然說「我們支持美國出兵伊拉克是飲水思源」,至於馬英九市長也不落人後的強調「美國攻打伊拉克出於「自衛」式的攻擊,並沒有違反聯合國規定,另外連戰、宋楚瑜也悶不吭聲,說白了,這些人除了美國求學背景、血統外,他們最大自私心虛所在是--他們未來的總統大夢仍要仰賴老美鼻息,此刻任何「不敬」的表示,來年的大位即使保住,也得不到任何便宜。朝野政黨領袖如示弱,那些政客又如何有勇氣「反戰」?最可悲的則是我們這些教育界所組成的社團--教師會,竟然也不敢有「立場」告訴小朋友,這是一場不公不義的戰爭卻得到默許,是可忍,孰不可呀! 其次是反戰與反美劃上等號的荒謬邏輯待釐清:我們反戰是因為戰爭帶來無辜的受害、苦難的塗炭?發出反戰的警告與示威,只是奉勸英美領袖該懸崖勒馬罷了,或許英美挾優勢武力可以速戰速決,但罪魁禍首只是海珊政權,何苦把美軍、伊拉克平民百姓一起拖下水?既然反戰當然反美,反美就是告訴大家,我們是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心態可議。至於我們有沒有欠美國人人情是兩碼子事,何苦上下皆「自欺欺人」呢?有一天台海發生戰爭,如果我們也訴諸國際奧援,坦白說除了聯合國嗤之以鼻外,他國袖手旁觀可期,咎由自取是因為我的熱臉貼美國冷屁股太快了。當我們電視台天天在樂此不疲的SNG實況轉播時,我們這些觀眾除了被認定是「隔岸觀火」的冷血外,看著美國以高科技武力打得伊國毫無招架能力,我們是在如同看周潤發的港式槍仗片。還是席維斯史特龍美式武打片?抑或刺激好玩的世紀帝國?如果我們還有血性,我們的媒體工作者有必要做這樣血淋淋的「貼現」報導?至此誰說反戰不能反美。 再者是列強反戰原來別有目的,原來伊拉克的石油擁有權不願被英美獨占而出反對「出兵」,「象徵」?今天新政府,連新的國歌都以流行歌曲方式安排,今後要我們如何表達「拳拳服膺」的決心? 新國歌沒詞,難不成要讓大家做急智歌王?這是多麼「可鄙」、可惡的心態!俄法國等別有居心反對美國,在在證明他們與英美都是「一丘之貉」,可憐的伊拉克老人、兒童、女子因為海珊不仁不義而葬身於烽火下,或許這是他(她)們宿命,但是如果由於像禿鷹們美英等帝國為了竊取大片油源而莫名其妙的犧牲,才是大不值呀!隨著巴格達城一天又一天的屠城加遽,伊國居民除少數願意誓死效忠外,大多數人只好選擇逃難及坐以待斃,平平都是上帝子民,憑啥他們要忍受此不應得到的「凌虐」,我們怎可輕易默認、同意這一場帝國、列強為了滿足私慾而肆無忌憚的「暴行」?擁有「黑金」,意是懷壁其罪? 最後我們要說此刻我們對伊國同胞再多「人道」的金援、物援,充其量只不過是「侵略者主導,我們買單」而已,看美國錢尼副總統的金主已經包下了大多數重建工程,台灣也有許多承包商也在虎視眈眈:::原本是根本不必救援、捐輸的人道關懷,但有太多的「懦夫」不敢站出來「抗議」,以致像布希這種以民主做羊皮的包裝,實質上的狼子野心讓人厭惡有餘,但卻被一如沉默的台北政壇高層及在野領袖緘默、認同::::政客私心如此,難怪清醒如李遠哲這樣有聲望的國際知名學人,也只能與其他諾貝爾獎得主、學界喊喊反戰,然後從此不見蹤影,戰爭代價如何,也只有受過戰爭「洗禮」的同胞才能體會,或許此刻台北的年輕一代都不曾、不願親身體驗,但至少也該有人溺己溺的同理心:::往者已矣,戰爭也將走入閉幕時刻了,曲終人散之際,或許海珊不得善終,另一個美國扶持的伊國「傀儡」正在組織新政府,另一群列強在共商如何在瓜分油田利益::::但歷史會寫下他們這一段醜陋、偽善的記錄,也希望美國、英國的同胞從此唾棄像布希、布萊爾這樣窮兵黷武的政客吧! 走筆至此,回到媒體的本質,台灣電子媒體嗜血的特質從前是先量變,而後質變,如果考量成本,這一回在伊拉克連線是絕對划不來的,為啥他們仍樂此不疲呢!說白了,就是不甘落於後,但又沒有戰地記者不怕死的精神,於是拾人牙慧的剽竊CNN新聞尚不打緊,全面以美方聯軍立場報導則讓人瞧不起,例如海珊還活著,聯軍尚未長驅直入巴格達城,台灣的電子媒體硬要以訛傳訛的說海珊父子被炸死了,聯軍勝利在望:::這種啦啦隊式的偏坦,已經讓支持回教「聖戰」的中東同胞看了心寒,::::光就這一點,我們多希望國內新聞界還有一些良知良能,忠實報導吧!也希望我們鄉親在這一方面多分辨,才不致看走了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