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有電話詢及口罩等級問題及選用種類保護效果等,衛生局特予說明。 壹、口罩有不同等級,保護程度也不相同。 口罩依用途有不同分類,防止空氣中有害物吸入、避免飛沫傳染他人、避免飛沫影響食物或產品、甚至抗議也都佩戴口罩,因此要防飛沫吸入,絕對不是戴上口罩就一定有效,必須符合口罩之功能。 而就防飛沫口罩而言,依據不同過濾效率,有不同之分類,這些分類主要依據過濾濾布的效果來分,最近大家耳熟能詳的N95就是一個分類,此分類為美國規範,同此分類過濾效率更高還有N99、N100、以及R系列(可防油霧滴)或P系列(可防一般粉塵及油霧滴),這些類型就防飛沫而言,等級都與N95相當甚至更好。相類似的歐盟的產品分類為FFP1、FFP2、FFP3,澳洲產品分類為P1、P2、P3,日本產品分類為DS1、DS2、DS3等,就這些分類而言,最後一個數字越高,代表等級越高。 而口罩就像安全帽一樣,必須正確使用,才能達到效果,正確使用口罩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與佩戴者的臉型密合,若不密合,空氣就會從細縫被吸入,也一併將有害物吸入。 因為有密合之考慮,口罩有不同佩戴面體之設計,現在常見的口罩一般泛稱【拋棄式口罩】、【簡易型口罩】、【濾材面體口罩(Filtering facepiece)】,進一步還有半面體(近日台大醫院稱隔離病房內高等級防護之口罩),還有全面體(像生化防毒面具)及頭罩等等,這些佩戴面體當然也就有不同之效果。 由此說明可知,佩戴口罩可獲得之效果,必須同時考慮濾布的過濾效率及佩戴面體的種類,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經過專家會議後,依此提出佩戴不同口罩類型,可達到之保護效果倍數(一般稱防護係數,為未佩戴口罩時濃度與佩戴口罩後濃度比,為佩戴口罩後可達到的保護倍數),而對於平面型口罩,因很難達到密合,因此不在此評估。 切記口罩佩戴要有效一定要佩戴時與臉部密合,並不一定濾布等級越高就越好,必須同時考慮搭配之佩戴面體,建議高暴露工作場所,應該依據可能暴露狀況、希望達到防護效果,選用適當等級之濾布濾材及佩戴面體。並且一定要正確佩戴,不然仍然功虧一簣,達不到保護的效果。 微過濾摺疊式口罩正確的穿戴方法 1.取出口罩,並將鼻樑片朝上,弄彎口罩上鼻樑片使其成鼻型弧度。 2.將帶子拉至鼻樑片的另一側 (下方)。 3-A.雙手提起帶子直接將口罩套掛於脖子上。 3-B.將口罩倒放以下巴夾緊,雙手提起帶子套掛於脖子上 (當你頭上戴有護士帽時採用)。 4.將口罩展開,下巴夾住口罩內緣,以雙手提起上方的帶子繞過頭後置放於耳際上緣。 5.用雙手調整鼻樑片使其張力適宜服貼於鼻樑上,確保臉部確實密合。 6.密合測試,以兩手掌杯形覆蓋在口罩上並用力吐氣,確保不會有空氣沿著邊緣洩漏。 7.如此便完成正確的口罩穿戴。 當呼吸變困難、口罩有破損或扭曲、或不能維持較貼合的臉部配戴時,必須馬上更換口罩。 微過濾罩杯式口罩 正確的穿戴方法 1.取出口罩,找出鼻樑片位置,以雙手拉著下方帶子。 2.雙手提起帶子,以下巴夾住口罩下緣,直接將帶子套掛於脖子上。 3.再雙手提起上方帶子,直接將帶子拉至於頭後,並置放於耳際上緣。 4.用雙手調整鼻樑片使其張力適宜服貼於鼻樑上,確保臉部確實密合。 5.密合測試,以兩手掌杯形覆蓋在口罩上並用力吐氣,確保不會有空氣沿著邊緣洩漏。 6.如此便完成正確的口罩穿戴。 當呼吸變困難、口罩有破損或扭曲、或不能維持較貼合的臉部配戴時,必須馬上更換口罩。 參、戴口罩注意事項: 一、 需戴口罩對象: 1. 醫護人員。 2. SARS病患出院者。 3. 居家隔離者。 4. 自高發病區回來者。 5. 其他有呼吸道症狀者。 6. 自覺有暴露SARS病患之虞者。 二、 步驟: 1. 戴上及摘除口罩前,都必須將手澈底洗乾淨,以確保口罩乾淨。 2.口罩使用時需完全覆蓋口鼻,確保封住口鼻(將鼻位的金屬部分壓成鼻型,防止漏氣)。 3. 口罩應注意避免灰塵弄髒、擠壓及密封不透氣。如出現以下問題,應予更換: (1) 被血液或其他穢物弄污。 (2) 出現口水或汗的異味或濕掉 。 (3) 破損。 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要預防呼吸道傳染病,還要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經常洗手。
SARS專刊/SARS來襲時 如何正確使用防塵口罩
- 200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