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最新一期的壹週刊,一篇社論講到人不能活在過去,緬懷過去的人沒有希望,我們應該要展望未來,規劃未來。雖然過去的種種造就了今日的你,我們應該要知道過去的種種給了我們什麼樣的經驗與教訓,而不是緊抱著過去不放!好比一天下來你可能經歷了一些事情,當夜晚來臨時你不可能讓一天重新來過,然而可以思索的是這一天給了你什麼樣的人生經驗?這樣的經驗又給了什麼樣的感受與新的思維,可以協助你面對未來。 當然這不是要我們全然的否定過去的一切,懷舊老歌的重新翻唱乃是給老歌添了新樣,可能改了節拍、加了RAP、用爵士樂的方式唱、用歌曲的曲名來唱、或是蒐集所有歌曲中某段動人的旋律來唱。今日仁愛至津沙間方便行走旳水泥與木質步道是過去泥土步道的延伸,就好像連江縣政府的更新網頁是依循昨日的一般,一旦當連江縣改名為馬祖縣之後,眾人也清楚它是連江縣的前身。看到牛角村傳統石屋的一些改奱,心中的感覺是,耶!與之前的不太一樣也多了顏色了。可是從牛角嶺上往下一望,傳統建築中混雜著林立的現代式建築,讓人覺得相較與馬港與山隴建築的一致性顯得紛亂了些,馬港的一場火災燒掉了居民的住所與某些人的性命,也燒出了全新的商店街、人行道及一致性的住宅。我不是慶幸火災或傷亡,而是在想有關破壞之後的全新建設。 人際關係課的團體寄了一份刊物給我,提及某一位同學赴英國研讀建築學的經過。有關各國的建築在地理及歷史課本中可以看見,值得慶幸的是馬祖的古蹟不會因為土地的過度開發與利用而像台北林安太古厝般遭到淘汰。梅石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紀念墓碑值得你前去一窺究竟,清水歷史博物館裡的文物也同樣等待你再去回味,八八坑道的酒香吸引喜愛品酒你前去品嚐,儲水澳水庫的涼亭及烤肉區有著軍人辛苦建設的過程及你我高中時代的烤肉回憶,仁愛碉堡有著小時候無法進入參觀的神秘及美麗的花崗石椅..............。 有關木質與水泥的混合建築現在已相當少見,因為當颱風來時你可能會因此而捏一把冷汗。剷海沙造屋的情況巳不是可行之道,縱使洗沙、晒沙,海沙終究是海沙,當夏天南風來時潮濕的地板及牆腳說明了它的不可行,新的石磚屋或紅磚屋或許可以是你的新選擇。講到這裡,畢竟我並非此方面的專才,若是您對於你自家的住宅有著更高的要求,也許可以請益這方面的專家、政府單位及參考相關網站,也許可以開擴你更廣的建築視野。
古蹟 步道 傳統石屋 與改變中的馬祖建築/直言
- 200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