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背水戰敵/陳寶明

  • 2003-06-01
 漢王任命韓信為左丞相,並讓他率兵襲擊魏國。魏國在蒲板陳兵佈陣,阻塞了臨晉渡河處,韓信於是採用疑兵之計,表面上擺船要渡臨晉,暗地裡卻率兵去夏陽,用木罐運兵,突襲安邑,於是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河東。 韓信破了魏和代以後,又與張耳東下井陘,襲擊趙國。趙王歇及成安君陳餘聽說後,聚兵在井陘口,號稱二十萬人。廣武君李左車勸成安君說:「韓信乘勝遠途來作戰,其勢銳不可擋,我聽說千里運糧,士兵就會有飢色,要砍柴打草後再做飯,軍隊就不能吃飽、睡好。如今井陘的道路車不能併行,騎不能成隊,漢軍行程數百里,那麼糧草運送,必定落在後面,給我精兵三萬,我將抄小道出奇不意,斷絕他們的物資供應。您可以挖護城溝,築高城壘,不與他們交戰。韓信向前無法交戰,向後又不得退還。我們用奇兵斷絕他們的後路,他們處於荒野之中,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掠取,不出十日,就可以把韓信、張耳兩將的人頭送到您的麾下。」成安君不聽。  韓信派人去探聽情況,知道成安君不用李左車的計策,於是就大膽引兵前進,在離井陘口三十里處停下休息。半夜時,韓信傳令出發,選出兩千名精銳的騎兵,要他們每人持一面紅旗,從小道偷偷靠近趙軍,監視趙軍。韓信告誡他們說:「趙軍見我軍撤走,必然要追趕。那時你們就火速佔領趙軍的壁堡,拔掉趙旗,插上我們的漢旗。」隨即又命令副將安排宴會。韓信說:「今天要為打敗趙軍而會餐。」諸將領心中都不太相信,但都假裝說:「好。」 韓信隨即派一萬兵馬的先鋒隊,在河邊擺出背水一戰的陣勢。趙國的將士遠遠望見大笑不止,以為韓信不懂兵法,必死無疑。清晨,韓信命萬人軍隊大張旗鼓,擂鼓走出井陘口,趙軍離開壁壘前來應戰,雙方大戰了很久,韓信、張耳假裝丟棄旗鼓逃向水上的後備軍。水上軍上來接替他們作戰,這時果然趙軍傾巢出動,紛紛前來爭奪漢軍的旗鼓,追擊韓信。 韓信、張耳已入了水上軍,因為是背水作戰,漢軍都拼死戰鬥,趙軍始終打不敗韓信,於是趙軍只好撤回營壘,但回去一看,壁堡上已插滿了漢軍旗幟,大為驚恐,於是全軍大亂,紛紛逃命。漢軍乘機兩路夾擊,大破趙軍,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 漢軍眾將領把捉來的敵將斬首後,便問韓信:「兵法上講,擺陣應右側背靠山陵,以為依靠;左側前面為水,以為屏障。如今您反用背水陣取勝,這是什麼道理啊?」 韓信回答:「這種佈陣法,兵法上也講過,只不過是你們沒有細心體察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過:「陷之死地而後生,投之亡地而後存。」嗎?況且我韓信並非那種只會撫慰士兵不懂兵法的士大夫。我這樣做是軍事形勢的要求,如果置大家於死地,使人人都能各自為戰,拼死殺敵,怎能不勝?即置於生地,如果人人都想逃走,難道還能有兵來作戰嗎?眾將聽罷,都很佩服。  秦姚丕負責守護渭水橋,抵抗晉軍的侵犯。晉將王鎮惡沿渭水逆流而上,乘蒙牛皮的戰艦,乘船的人都隱蔽在船艙內,秦人只看見艦船前進,看不到有人駕駛,以為是神船,十分驚怕,到了渭水橋,王鎮惡命所有官兵迅速進食,食畢,持仗登岸,誰懈怠落後,立即斬殺。登岸後,就暗中命人解開纜繩,放掉艦船,渭水迅急,戰船滌忽不見蹤影。於是,王鎮惡面對官兵,大聲說道:「這裡是長安北門,離家萬里之遙,舟船糧衣都已全被水沖走,現在,我們進攻取勝,則功名俱在,如果戰鬥失敗,連屍骨都返回不了。」說罷,身先士卒衝向敵人堡壘,眾官兵群起往應,殺聲震天,勢不可擋,於是大破丕軍。 李復鬧兵亂,韓世忠受命追擊,率領部下不滿千人,韓世忠將其分為四隊,在走過的道路上佈滿鐵蒺藜,自己阻塞歸路,同時傳令各路人馬說:「進則勝,退則死,逃跑者一律斬首。」於是沒人敢回頭,一個個都拼死戰鬥,大敗敵軍,殺掉了李復,這都是背水之戰智慧取勝的。 楊素進攻陳國時,要三百人守營,當時官兵們害怕強大的南軍,都紛紛要求留守。楊素聽到後,在大軍面前召集要求留下守營的官兵,並全部殺掉。接著命令只留下少許守營人,這時沒有一個人自願留下。楊在與敵人對陣時,先命令一、二百人衝向敵人作戰,對不敢衝鋒陷陣而退回的士兵,一律斬首。接著再命令二、三百人進攻,對退下來的士兵一樣,一律殺掉。 將士們對這樣嚴厲的軍法十分畏懼,人人報有必死之心,因此戰無不勝。楊素用軍法看來過於嚴厲,但對那些惰習很深的兵痞,不這樣做就不能振作士氣。如果使用軍法像上面所說的那樣嚴格,使士兵知道怯懦必死無疑,那麼,以後即使把他們放在容易逃散的地方作戰,其效果也同背水戰一樣。 韓信率漢軍攻下齊國臨淄後,又乘勝向東追擊齊王。楚國派龍且率兵援救齊王。有謀士向龍且說:「漢軍遠道奔襲,勇於拚死戰鬥,其鋒銳不可擋,而齊楚兩國是在本地應戰,士兵容易離散,不如深溝堅壁,不與漢軍交戰,告訴齊王要他派親信到所有失陷的城市去動員齊人。這些城市中的人聽到齊王仍在位,楚國又來救援,必然群起而攻之,漢軍離家兩千里,住在齊地,又遭齊國人的反對,必定得不到糧食,這樣漢軍就不戰而降了。」 龍且輕視韓信,認為容易對付,沒有聽從此計,決定與韓信交戰,兩軍隔濰水對陣,韓信夜間命令士卒趕裝一萬多沙袋,偷偷搬到上流阻塞水流,然後率兵渡濰水,渡到一半時,襲擊龍且隊伍,又假裝力戰不能勝敵,往回逃走,龍且果然大喜說:「我早知韓信用兵怯懦。」於是率軍渡濰水追擊韓信,韓信這時命人在上流決開沙袋,濰水忽然洶湧而至,龍且軍的一大半人被水沖淹,韓信立即反擊,結果殺掉了龍且。 由以上的會戰可知,韓信用兵絕不是偶然得勝,舉凡熟用兵法知識、了解地形要點、預判天候因素、官兵戰場心理、謀略戰、情報戰與戰場領導統御才能,在在都是非常的傑出,韓信之所以留名千古,正由於他能為運籌帷幄,料敵致勝,其用兵智慧足為後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