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前的關懷/花木蘭

  • 2003-06-04
解下圍裙,雅雯坐在餐桌前輕輕的吐一口氣,心想總算將晚餐準備好,也盼望克文早點下班共享天倫之樂,順勢朝二樓呼喊著「小文,快準備下來吃飯,不要再睡了!」盼了許久小文才懶洋洋,打了一口哈欠,慢條斯理般的走向餐廳,瞧見滿桌子的菜心中不免怨道:「家裡才幾個人,弄得滿桌子的食物,真倒胃口!」一眼也瞧見自己的飯碗像小山丘般一樣高,回頭便對母親啐啐念:「媽!有沒有搞錯,我在節食耶!我又不是豬,為何添的飯這麼滿,吃不下啦!」,正於廚房收拾的雅雯,瞧見小文的碗中,白飯像山丘一樣滿不禁失笑了,是啊;真的太多了,像是耽心她吃不飽似的。 但也驚覺的意識到這似曾相識的情形,記得剛嫁入王家,便略有耳聞,克文是獨子,母親很疼他,也不太好相處,當時雅雯想:反正多聽婆婆的話,順從老人家意思,相信,日子會好過一些……,但有些事情並非能想像太完美,婆婆(周氏)嫌她煮的食物太刺激辛辣,便拒吃媳婦煮的佳餚,自行另起爐火,當然啦,在雅雯眼裡認為:「哪有一家人分二邊吃飯的……分明是對她不滿;以後生活問題便接踵而來,周氏認為媳婦不該亂買東西,洗衣服將先生、妻子所有衣服摻在一起洗,太沒有秩序呀;當吃飯時,雅雯儘量勸克文少吃飯多吃菜;偏偏婆婆將克文的碗將白飯裝得滿滿的像座山似的唸道:妳老公每天要上班,很辛苦的,怎麼可以不讓他吃飯飯去作事,妳這麼狠心啊!看到有貧血的模樣,妳忍心嗎?此時雅雯氣得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不斷的盯著身旁的老公,身高一八○、體重近八十五公斤,心想:這麼健康的人簡直很難與貧血相提並論,婆婆是不是太杞人憂天了?日子也是在爭爭吵吵下過了一大半,當然最辛苦的身為人子的克文又須維持雙方和諧氣氛,又得將為人子、為人夫的角色好好扮演下去,所以彼此在有爭吵、有喜悅下走過了大半人生直到婆婆走了,雅雯也有自己骨肉才明白,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疼愛子女的,祇要兒女們快樂高興,即使用很笨拙方法處理事情,所有父母都會心甘情願去做任何事的。。 不是嗎?自己曾嘲笑婆婆,將克文當三歲小孩照顧,每日出門前的噓寒問暖,叮嚀半天才讓兒子上班……。讓雅雯有些吃驚甚至很想脫口而出告訴婆婆克文已是做爸爸的人,已懂得照料自己,婆婆您不需要耽太多的心……當然雅雯還是將想要表白的言詞吞回去,當自己是身為人母,關心兒女生活起居時,竟也發覺自己生活中也摻有婆婆影子,此時才明白頓悟,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過多的叮嚀是關心的表達方式,即使一碗滿的已不能再滿的白飯也是出於母愛心疼的展現,那不只是單純的一碗飯,更是滿滿的親情關心啊…… 曾有學者評估婆婆也可有著老師們同樣風範,她可凝聚長期累月下的智慧及經驗來如何指導兒孫們如何在生活中增添更有趣更鮮活的新知,為媳者當然在生活領域中懂得去分擔婆婆的另一辛苦面,也許相輔相成下,兒女們更會活的健康、活的快樂啊,畢竟和睦相處的生活是多麼喜悅的一件事啊!試著用委婉態度爭取彼此間的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