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知、情、意」是與那食慾或性慾等之本能完全不同,這是人類獨特所具有的一種高等精神活動。「知」是用以理解、判斷的知能;「情」是表現喜怒哀樂的感情;「意」是促使人之行動的意志。 一、 高等精神活動之作用 人們有許多心理上的作用是因下面的情況而產生,假定我們在庭院裡看到開著紅花的薔薇,那麼讓我們來追述一下當時心裡的情況: 1、 產生知覺———當那薔薇花一映入眼簾之際,在我們的腦子裡會先浮現「花」的印象,但並未允分產生「薔薇花」的判斷,就如同在鏡中映像般只意識到花的形態罷了。這種知覺被稱為「素樸之知覺」。 2、 被判斷與被認識———由於「素樸之知覺」與過去的記憶互相對照,影響所及始產生一種「薔薇花」和「紅色」的理解與判斷。 3、 發生意志行為———既產生了紅薔薇的判斷,我們的意志行為則須視當事人之個性而異,或會產生將之拍照或將之折斷用來插在花瓶上的意志行為等。 4、 按照順序實行———根據此種意志行為,可以建立有關該行為的計畫,才會產生拍照或採折的行動。 5、 想像與推理———在這期間以薔薇花為起始,或想像戀人,或回憶過去的體驗,或注意是否有蟲在其中等。此等想像與推理為人類特具的且是最發達之心理作用,似為其他低等動物所無者。 二、知能之含義 1、 是理解、判斷之一種能力———所謂「知能」即人們對於所見所聞之事物予以理解並加判斷的精神活動。 (1) 精神薄弱———腦的發達不良,則理解與判斷能力無法充分行使,所謂「低能」便是。到了老年,則因腦細胞會普遍地萎縮,乃使知能變成遲鈍而顯示「老呆」現象。 (2) 精神盲———腦之後頭葉若受了障害,眼睛會蒙受不良的影響,雖然眼睛看著花,卻不知有花的存在。 (3) 感覺性失語症———腦的側葉若有了障害,會使聽覺遭到不良的影響。即使可聽見聲音,卻無法辦知其意思,終會對於語言漸漸失去說的能力。 2、 記憶維持知能———我們看了薔薇花之後所以能辨別其為花,並且知其為紅色薔薇,乃與過去存在於腦中之體驗對照所使然。一般所謂「知能高」是指其理解力與判斷力頗佳之謂。 三、感情 1、 喜怒哀樂之心緒———一般所謂的感情是指對於喜怒哀樂之喜歡、悲傷、愛慕、妒忌、憎恨等精神活動而言。 想做某種事情,我們會對這事因做得稱心如意而高興;反之,也會因不能如願以償而悲傷。如所期望的與現實不一致時,往往會因之生妒或發出不平之鳴。 2、 感情是意志之推動力———基於某種意志而計畫的事,為了期能使之更進一步的成就起見,有時會產生歡樂或悲苦之心緒。動物為求得快感而做本能行動,人類亦為求得快樂而工作著。換句話說,感情者乃是一種對意志所決定之事使之實行的推動力。 四、 意志是人類行動之原動力 1、 實行之能力———意志便是想實行某種事的一種能力,亦即人發生行動時的原動力。活潑之精神生活不僅要取自外界的知識,並要將所獲得之知識作為自己的而將之重新加以改變、組織,使其形成一種新的構想來行動才是。 2、 精神活動之基本———無論知能如何優越,若缺乏將之發揮的意志,則等於有寶不知善用。因之,意志可說是精神活動的基本。 五、 意志即建立計畫之謂 1、 立計畫而實行之———無論想要實行何種情事都必須針對著未來而描繪美夢、滿懷希望、確立計畫。若無計畫,則人的行動將是雜亂無章,甚至根本無法完成任務。 2、 意志即一種思考力———意志堅強就是指對所立計畫在其實行持之力量而言。設所立之計畫不具備可行性,則任憑一個人有多大的實行力量,結果終無濟於事。所以,意志力也可以說是一種思考力。 3、 耐性———想實行計畫,務必具備受得了苦的耐性,一直朝著目標努力以赴始可。這謂之「有耐性」。 六、意志與知能、感情亦有關係 1、為了實行計畫,要審慎考慮其目的所在,然後選擇施行之手段。知能既高,則思考的材料豐富,自然可以立好的計畫。 2、相反的,知能低者,因思考不周及難於選擇施行之手段,致使意志脆弱。又感情不穩定之人,因對其所持續那一貫目的之努力而發生困難,意志將會日益脆弱。 七、增加精神之活力 人類具有之高等精神活動,可以「知、情、意」來表達,在此種情況下,重要的是思考、計畫與實行的意志力。 1、加強意志之訓練----為使意志堅強,健康的身體固屬必要的條件,但尚有一重要條件,即用教育的方法來鍛鍊意志。雖然健康的身體與先天條件有關,但小孩時期的教養,其受保育者所製造的環境亦影響甚大。 2、放任會造成意志薄弱----兒童到了五至六歲時,其意志已漸發達,自己對任何事情都有積極去嘗試的慾望,倘使在這時期予以寵愛放任,則其自主性將受到戕害而漸趨消損,終致變成一個意志薄弱的孩子。 3、自我訓練實屬必要----欲鍛鍊意志,沒有比自我訓練來得有效。所謂「自我訓練」與其說是提高知能,不如說是運用知能的能力,亦即對自身要有一種持之不懈之志。 4、要立定目標努力以赴----為了達到此目標,最重要的乃是不辭艱苦,立下某種目標而努力以赴。努力雖屬一件苦事,但一旦達成目標時,其樂無比。所謂無耐性與乏思考力是與意薄弱的意思相同。倘不訓練自身解決事物的力量,則永遠無法使意志發達。所謂「對於可愛的小孩多予以機會教育」,就是這個道理。 (1)要進行自我訓練,首須注意縮小目標,勿立太大的目的或過多的目的,以免有顧此失彼之虞。最好是集中心思向著一個目標邁進。至於那些一開始就漫無目的的人,自然無意志可言。 (2)要由身邊的事務開始。開始便選取艱困的事做,其結果無法長久持續下去。應該從能做到的事件上著手進行,然後再逐步投入較為艱難的事件中。須牢記所謂「意志堅強」即對於所計畫的事執著之意。 八、知、情、意與創造之精神 1、將腦的前葉切取,雖然不使知能與記憶能力發生障礙,但對人格與性格方面卻有很大的變化。 2、缺乏積極性,對工作沒有熱忱,則會耐心減弱,計畫性消失。對將來之思慮辨別減少,感情之移動淺薄,其生活的信心,也就隨之動搖了。 3、人除了知能、感情和意志外,尚有與此等關係深切的期待、想像、推理等精神機能。若將此等總和整理則可以謂之「創造性」。這些精神便是操縱吾人行動最重要的精神活動。 4、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創造文化,乃因具有創造之精神。要與「知、情、意」同時來鍛鍊此創造之精神,始能過著真正是人的精神生活。即使知能何等優秀,若僅知而不懂應用,則人類文明都將受到阻滯。因為,自家庭生活而社會生活而整個人類行動,都有賴這精神活動來推動的。
知、情、意/柏靜
- 2003-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