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紀事 / 陳寶明

  • 2003-07-18
幾乎沒有一個城市,如它一般震撼了全球它發動過戰爭,也激發藝術家的靈感同時亦帶給歷代學者諸多難解之謎世人將藉高科技之便,重新發覺、認識它即使是毫不起眼的線索,也可能推斷出驚人地史實土耳其臨達達尼爾海峽的一處濱海高地———希沙力克它緣起於風,船舶帶來無盡的財富也因此戒備森嚴以禦外侮卻乃一再地受敵包圍,不斷在戰火中傾圯一再重建,直到最後深埋於瓦礫灰燼因為它的存在,產生了種種傳奇的神話城市本身,還有為它而戰的英雄們、及為它陷入爭鬥的諸神以及那在十年戰爭之終,決定了它衰亡的神奇木馬達達尼爾海峽東北方強勁的海風仍如六千年前一般掠過一望無際的平原在這廣袤平地上唯一的高地就是希沙立克(註一)它正是六千年前「特洛伊」(TROIA)建成所在山崗片地瓦礫、狹徑、殘垣,凌亂如迷宮般重疊散佈其上難以想像這史稱特洛伊的地區實乃荒無人煙乾涸褐色的土地,僅零星立著遭強風吹得七零八落的橄欖樹它曾經是上演世界史的舞台想要確知過往發生的歷史,還得挖的深,仔細瞧這裡亦被稱為「考古學的命運之丘」荷馬在其《伊里亞德》所載之特洛伊古城———正是希臘神話中阿迦門農和普里阿摩斯 的軍隊對峙之處也是阿喀琉斯大戰赫克拖耳,而澳德修斯命人製造特洛伊木馬之所在地海尼希•謝里曼(註二)對於特洛伊神話之探究,誕生了現在考古學過去百餘年間仍在爭論究竟那一層才是特洛伊戰爭的遺跡它可追溯至青銅器時代初葉(西元前2920至前2400年)遊客到此,可能只有倉皇失措地在狹徑上四處尋找出路而今特洛伊居民氣定神閒地在擁擠的人群中穿行有時亦流露出城市居民慣有的傲慢與狂妄他們在街角聆聽流浪詩人即興演出過客也正好藉此從容觀察特洛伊居民希沙立克上的城市究竟是否名為特洛伊史上完全沒有任何關於他們的文獻挖掘出土的一百多萬片骨物中亦從無可供參考之證物他們的統治者是何人?他們是如何致死的?特洛伊的木馬從何而來?貴族居住於山丘上的皇宮區嗎?平民是以地下城為家嗎?它是毀於地震?亦或是毀於戰爭?狹窄的通道如何短兵相接進行轟轟烈烈的城堡巷戰?戰車又如何隆隆駛過石子街道?特洛伊仍是世界上歷史最優久的文化古蹟區一代接一代的考古學家忙於探索經歷六千年歲月的文化寶藏———假設這個「地底的檔 案」能夠持續保存的話因為它曾淪為軍事禁區、土地炒作及工業化的威脅儘管土耳其政府已將其規劃為「歷史國家公園」,甚至建立博物館特洛伊這個象徵最著名,同時亦最無意義的一個傳說神話也許將永遠一再地挑起世人的推想,揣測和新奇大膽的論述(註一)希沙立克Hisarlik,土耳其境內的土崗。(註二)海尼希•謝里曼(Heinich Schliemann,1812-1890德國考古學家)於1871年首度在希 沙立克山崗掘下第一鍬土,為的是尋找當時學者全然視為想像之物,而不屑研究的古  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