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昨)領導(決策)者可透過有效控制系統的品質,如1、正確:精密正確的控制系統,能提供有用的資料;2、時效:有效的控制系統能提供即時資訊;3、經濟:控制系統必須合乎經濟原則的合理運作;4、彈性:有效的控制必須有足夠的彈性去適應情況的變化,或利用機會;5、可瞭解程度:控制系統如果未能被了解,則其價值就等於零;6、合理的效標:控制標準必須是合理而可以達成的;7、策略的設置:領導(決策)者應該將控制放在與組織績效有策略性相關的因素上;8、注意例外:領導(決策)者不能控制所有的活動,則應訂定偵知發生例外的策略性控制系統,讓系統在可接受範圍內進行;9、多重標準:績效很難以單一指標就能客觀的評估,多重標準能提供比較正確的績效評估;10、修正行動:有效控制系統不僅能指出何時發生重要偏差,而且能提出修正行動,也就是既能指出問題,又能解決問題;以上所歸納出的有效控制系統的品質,使控制系統更加有效。 當然,「控制」也會有它的反效果,任何組織(單位)為了達成績效(任務),它勢必依照所制定的作業程序來依步驟進行,在此列舉幾則大家熟知的事例,說明控制的反效果。 我們都知道,完成績效(任務)最重要的關鍵因素是「人」,而「人」又是會自我思考的動物,在本能的判斷思維裡,他會「趨利避害」,就以「119」消防報案系統來說,為了爭取時效與正確性,它所設計的報案作業程序是非常嚴謹的,可是往往會出現電話報案人不依照標準的作業程序報案,而接電話的警消人員,可能在判斷案情的真偽與堅持作業程序的同時,錯失了救人的最佳時機,但是,如果都相信電話報案人的信息,則又可能失去標準作業程序而忙得人仰馬翻,並且找不到工作的重點,因此,需要如何的控制,才是妥當的,這還需要活用有效控制系統。(待續)
淺談「控制」的機制 / 陳寶明
- 200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