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得福」與「吃虧是福」,雖然只有一字之差,涵義卻不盡相同。「吃虧是福」,是一般人吃虧之後,常有的自我安慰心理。但是,我們必須了解,有的人一輩子吃虧,卻從沒得到什麼實質意義的回報。當然,如果他們心安理得,無所奢求,堅持「吃虧是福」數十年,得到旁人口頭上的讚揚,在心理上覺得滿足,這也真的是「吃虧是福」了。 而「吃虧得福」與「吃虧是福」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是一種外世謀略,「吃虧」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得福」。譬如,如果你是一個商人,必定想發財;如果你是一個有進取心的薪水階級,一定想升職;如果你是一個推銷員,當然想獲得優異的銷售業績;如果你是一個喜歡交朋友的人,必然希望朋友尊重你、重視你,以擁有你這個朋友而自豪。因此,當你採取「吃虧」謀略的時候,一定期望獲得相對的回報,如此才是「吃虧得福」的真心意義。 一九九二年,當中國醫學界、出版界人士,為了著名的醫學鉅著《默克療手冊》著作權問題,而大傷腦筋的時候,這部著作的著作權擁有者、世界最大的製藥企業「美國默克公司」公關部,出人意料地宣佈,願意將《默克診療手冊》無償贈送給中國,交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在中國境內出版發行。 在中國醫學界人士看來,《默克診療手冊》等於是美國的《黃帝內經》,成書於一八九九年,有近百年歷史,其間經過學者專家不斷修訂,長銷不衰。而默克公司每年將銷售額的十分之一,投入科技研發工作,公司不斷推出新藥,更使得該部「經典鉅著」與時俱進。 一九九一年,默克公司光花在研究的經費就高達十億美元,其中一部份投入這部鉅著的修訂,延攬美國的醫學權威參與這項工作。這部修訂中的鉅著,引起世界醫療界的關注,更讓中國醫療界和出版界垂青不已。 那麼,默克公司為什麼要「免費」贈送版權,做這種「賠本」的買賣呢?原來,默克公司想以此書,作為攻佔中國市場的敲門磚。中國大陸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國民所得持續增加,無論是醫院還是患者,都樂於用貴藥、新藥、洋藥,若能打入中國市場,無疑將獲得鉅額利潤。 《默克診療手冊》在中國大陸出版發行,等於中國出版業,為默克公司做長期廣告宣傳,將使得默克公司在中國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必然有利於默克的藥品,在中國市場行銷。因為,默克「總裁」相當聰明,深諳「吃虧得福」的道理,並且堅信日後必有豐厚的回報。商界如此,人際交往過程何嘗不是如此? 在現實生活中,儘管「吃虧得福」的例子比比皆是,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吃虧」,並獲得預期圓滿結局。例如,「急功近利」的人就做不到,他們雖然明白這個理論。但往往「好漢不吃眼前虧」;「心胸狹窄」的人也難做到,因為他們會「意氣用事」,心想對方欺人過甚,當場就可能毫不客氣地「回敬」對方;「心眼」太老實的人,雖然能夠吃虧,但是根本不懂得吃虧的「用意」,往往什麼虧都吃,成了別人眼中的「大傻瓜」。 「吃虧得福」,是一種有意識的吃虧,甚至是工於「心計」的吃虧。而深諳「吃虧得福」之道的人,還懂得拿捏分寸::::,要讓周遭的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吃虧,倘若暗中吃虧,但卻無人知曉,他們就不吃這個虧了。從這點來說,「吃虧得福」其實是一門相當精妙的處世謀略。 朋友!在現實的社會洪流裡,雖不想、不愛「名利」?但得取之有道啊!因此,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與理想,就得把握適當契機,為對方的人、事、物而吃虧,但在吃虧的同時,更要使對方明白你有所「付出」;人情累積多了,他自然會對你有所回應或設法「回報」你。只要你的目的「不奸詐、不卑劣」,你要求的回報,不至於令對方「違紀犯法」,你不妨嘗試一下「吃虧得福」的滋味和收穫。畢竟,因為自己「吃虧」所獲的果實,得自「心安理得」而問心無愧啊!
吃虧是福/丘吉幹
- 200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