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與傳奇世界 陳寶明

  • 2003-08-22
 翻開報紙分類廣告的「求才版」,常見的徵才名詞多得讓人眼花撩亂,像「行銷專員」、「行銷助理」、「專案執行計畫專員」、「開發部儲備經理」、「行銷企劃專員」、「基層儲備主管」、「儲備基層店長」、「產品諮詢專員」、「管理儲備幹部」、「行政專員」、「業務高手」、「儲備工程師」、「理財專員」、「業務主任」、「門市人員」、「業務開發專員」、「駐點站專員」、「社區拜訪員」、「外務人員」、「展示推廣員」、「業務人員」、「業務代表」、「銷售工程師」、「業務儲備幹部」、「地區儲備幹部」或者是聽起來頗有名堂的「理財顧問」、「美容顧問」等,不論其名稱為何,說穿了都只是在執行促銷活動中的「人員銷售」此一環節的職位。 所以「看報紙」也是一門專業的學問,千萬不要被廣告的表象所迷惑,舉一個例子來說,某私立大學要徵求校警人員數名,那麼該校在報紙廣告徵才欄上可以用下列的不同方式刊出,(1).本校誠徵校警數名,年齡、學經、歷,待遇面談…(較正式) (2).本校誠徵安全人員數名,年齡,學經、歷,待遇面談…(傳統式) (3).本校誠徵安全主任數名,年齡,學經、歷,待遇面談…(較尊重式) (4).本校誠徵駐衛警數名,年齡,學經、歷,待遇面談…(較普遍的) (5) .本校徵守衛人員數名,年齡,學經、歷,待遇面談…(一般式的),當然用詞方面各有技巧,但是徵求校警才是一個主要的目的。 用第三種方式刊登可能會比較好,姑且不論待遇如何,至少給予被應徵者適度的尊重,因為「人」都需要「尊嚴」,有了適度的尊嚴(那怕是形式上的)、工作環境好,薪資少一點或許不影響工作士氣,職員心情愉悅,做起事情來也就精神百倍,而懂得此道的經理人,更能將部屬的潛能發揮到極至,而獲致最大的成功。 在飯店用餐的人都有一種感受,服務的侍者(餐桌服務人員)胸前所掛名牌頭銜如果是「工讀生」,我想這一餐飯一定吃的非常平實;名牌的頭銜若換成「服務生」,這一餐飯也一樣沒有什特殊之處;名牌的頭銜如果換成「經理」,而服務的舉止一樣,結果與感受就不同了;其實老闆並沒有絲毫損失(支薪不變),卻是達到三贏的境界,首先是侍者的自尊心獲得滿足,其次顧客也覺得備受禮遇,老闆的生意必然蒸蒸日上。 各類行銷人員都應該具備基本行銷知識,了解銷售部門一般的地位及組織型態;經理人應了解銷售區域、責任額度、薪資制度等銷售管理觀念,了解招募、甄選、訓練銷售人員的教育與訓練,適時指導、監督、激勵、考核與回饋所屬。  當然廣告徵才欄也會有許多的陷阱,應徵者看到廣告後不可不慎,一般來說,凡是無公司營業登記證、或無公司營業執照、或只有公司名稱無負責人(及負責人身分證字號)、或稱總公司在國外、需先付工作保證金、繳置裝費、不需經驗、押證件、先簽購買契約者,都要小心特別注意。 然而「成功專業經理人」所創造的企業英雄傳奇,遠多於執掌最高兵符的總裁或執行長之流。以汽車業為例,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裁史隆(Alfred Sloan) 樹立了現代「專業經理人」的典範,但即使是主攻管理的學者,通常也無法明確指出史隆究竟有何貢獻。大部分接受過行銷實務訓練的企業界人士,都會知道通用汽車業務員吉拉德(Joe Girard)這位傳奇人物,他15年售出13.001輛汽車及單一年度售出1.425輛汽車,使之名列金氏記錄(註),而「每個人背後有250人」,以及「售後服務是下次交易的開始」等名言,也被推崇為「吉拉德定律」。同理,沒有幾個人知道日產汽車公司社長是何方神聖,但許多人都知道日產曾經出現一位奧城良治,連續16年「連莊」全公司銷售冠軍,平均每月售出30輛汽車。 台灣汽車的普及率遠低於美、日,自然很難出現這類的傳奇故事,但以「檯面上」記錄而言,南陽實業的張麗玉在13年內售出1200多輛汽車,是否為「國內車壇第一銷售高手」固然不得而知,但稱之為「超級業務員」應屬實至名歸。同理,在中華賓士連續五年榮登最佳銷售人員「龍虎榜」的石鐵成,五年之間銷售出兩百多輛朋馳轎車,乍看之下似乎無足稱道,但只要想到朋馳的平均售價每一輛達250萬元,就可以知道傳奇色彩有多麼濃厚。 註:美國加州尼森汽車公司的卡曼•庫薩在1980年賣出3.892輛汽車,是一年銷售汽車的空前記錄,他在1973年至1984年間,總共賣出了15.403輛汽車和卡車,新車舊車都有,也創下一生銷售最佳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