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帥的回憶/蔡忠誠

  • 2003-09-03
 能在一座小島中親眼目睹、親身體會那濃濃軍民一家的氣息…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座落在荒煙蔓草之中,在各個不起眼的地方,默默擔負保國衛民之重任,如同海風吹撫下的芒草,擺蕩著屬於閩東豔夏的蓬勃生機…… 由一個高司的淺藍制服,突然臨危受命搖身一變為紛雜的迷彩;從資源豐富的「陸軍總部」,到物力維艱的「北疆邊陲」,感覺宛如昨日般剛發生,往事歷歷在目,正適應這陌生環境的點滴尚待反芻咀嚼,轉眼已任期屆滿,即將告別這海天一隅,在水一方。 一切要從九十年十二月初的一通電話記錄憶起。 記得當時倉促地被告知即刻銜命前往馬防部任六九砲指部指揮官乙職,內心如晴天霹靂般震撼,匆忙間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收拾簡單的隨身行囊,隔天就伴隨著陣陣的忐忑與肩上千斤重擔飛抵北竿。下飛機後還來不及欣賞屬於閩北特有之風貌,旋即轉搭馬祖人稱「小白船」的民間快艇,迎著朔風與洶湧的濁浪,一路顛簸到南竿(當時南竿尚未有機場),當時,是十度以下的馬祖寒冬。 耳中傳來陣陣的馬達聲與完全聽不懂的福州話,在小白船上,波波的海水隨風浪潑進船艙,這裡是迥然不同於台灣的海外離島,想著即將扮演的角色,不知不覺中就踏上了南竿的土地。到了這個人人耳熟卻陌生的北方疆界…… 其實到底自己是否準備好要擔任指揮官乙職,在當時還不能十分肯定,倒是處處感受到特有的禮遇與尊重後,我一再地檢視自己,有沒有資格擔任這個軍民間稱之為「砲帥」的砲指部指揮官職務!對弟兄,我能不能盡到照顧的責任?可否在這將近兩年不算短的軍旅生涯,將一個個大男孩淬鍊為保國衛民的戰士?既稱為「砲帥」,那就代表我要隨時提醒自己、惕厲自己,不要被這個名器沖昏了頭,更不能自我催眠膨漲,這個代號的背後是代表著一千多位官兵對我的殷殷期盼,每個決策下達攸關他們之軍旅深刻感受,與之前扮演角色不同的是:我不再只有對自己負責,而是要對全體所屬官兵負責。 軍中最重要的資產就是人,在顧及戰訓本務外,弟兄生活品質及適應問題為首要之務。總是要留意這些個阿兵哥們的心聲,一方面又得在他們「凸槌」時替他們承受一切:再一次地檢討、再一次地改進,期望在最小傷害範圍內解決問題;每個弟兄都是父母心中寶、手中肉,一對對父母放心地把他們交給國家、交給部隊,身為部隊大家長,保障他們軍旅生涯平安順遂,責無旁貸。  六百四十天任職期間,打過萬平、聯信、光華、漢光演習,經過無數的大小任務,若非靠著全體官士兵鍥而不捨、勤訓精練的努力,再優秀的領導者都難克竟全功。每發砲彈的背後,有著訓練的執著與安全的用心,期許以最精實的戰力捍衛鄉土,不教紅軍渡海疆。 這期間,走遍津沙、成功山、環山、四大金剛、北竿及各個大小據點,一幕幕屬於弟兄們的奮鬥情境與弟兄企盼的眼神,都在腦海中浮現。對於分散各島偏遠據點的弟兄而言,能見到指揮官是難得的,那一聲聲親切的問候,就是最好的禮物與回饋!想當初受命來馬的心情,對於弟兄,我頗能體會那種不安與惶恐,總不希望「指揮官」的身份讓弟兄們孤寂感加深,故我一直期望扮演亦兄亦友的角色,與弟兄話家常,傾聽弟兄內心的聲音,使其感受軍中如家庭般溫馨,並在環境適應上、感情上及家庭生活上提供些許良方。 指揮部的歲月中,足跡踏遍了各處,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大夥一路成長,伴隨而來的喜悅和欣慰就是最大的資產。 不只如此,外島軍民一家親的情景更是一筆豐碩的資產! 很少見到軍民如此團結和諧的場景,小自一場籃球賽、大至機場開幕都有軍民間共同合作的身影,在這裡,慶典是屬於大家的。誰算是真正的馬祖人?「同島一命」催化著島上軍民的熱情,那種水乳交融、相濡以沫的強烈感受,在掏心掏肺的付出中一覽無遺。 在中央公路的山線上不經意會遠眺咫尺天涯的神州大陸(天氣好的話),雲和水的彼端是怎樣的情形?沒人能給個解答,只知道「枕戈待旦」四個字所帶來的強烈啟示,更知道馬祖比對岸更早迎接初昇的旭日,這個道理對於同樣是外島出身,故鄉是金門的我並不陌生,這也是長久以來,我對於馬祖這塊土地有著既熟悉又陌生的特殊情感之故。 習慣在傍晚慢跑於山線上的我,勝天公園的晚霞與馬港燦爛的落日,伴隨著運將搖落車窗的招手與用以打招呼的問候喇叭聲,此情此景將會隨著記憶深印在我的心中。 閉目凝思,有時人生的際遇竟如此不凡,能在一座小島中親眼目睹、親身體會那濃濃軍民一家的氣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隨處可見的軍事設施座落在荒煙蔓草之中,在各個不起眼的地方,默默擔負保國衛民之重任,如同海風吹撫下的芒草,擺蕩著屬於閩東豔夏的蓬勃生機;那些因精實案而廢棄的碉堡、崗哨,實實在在地為那段艱苦歲月作見證,與古老蒸汽火車頭一般,與大夥齊入現代,卻也使自己步入歷史。 別了,小島上的海闊天空與繁星點點;別了,這民風純樸的海外明珠。感謝長官的提攜與包容,讓我在顛簸困頓中砥礪胸懷;感謝六九砲指部所有參與者之付出與努力,滿載著無限的美好回憶,化做一抹不羈的微笑,睜開雙眼,嶄新的人生道路延伸到無限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