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現在、未來 丘吉幹

  • 2003-09-13
 一個生命的存在,每分每秒的位置都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時間一時一刻永不止息的向前挪動,每時每刻都在逐漸的變成永遠無法挽回的「過去」,而「未來」又是一個虛無飄緲的未知,因此我們可以掌握,運用和發揮的只有「現在」了。 「現在」是絕對的,每一個生命,都有完整的絕對權利,安排自己的一切,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人可以阻攔或操縱。在「現在」的一瞬間,行善為惡悉聽尊便。古人崇尚立德、立功、立言,聰明人不但抓住「現在」替天行道,更為自己塑造流芳萬古的事業;相反,那些迂腐而笨拙的人,不僅是虛擲光陰耗費生命,更成了惡人的傀儡和工具。 聖賢者深深地明白生命存在的價值,絲毫不糟踏自己的權利,在時空移轉的每一個剎那間培養靈感,發掘宇宙的真理、自然的奧秘,加以發揚光大,給世人留下可墨守遵循,亦可深入探尋的途徑。 凡人的生命卻是空白的,許多人天天活著,庸庸碌碌地早起晚歸,僅為生理需求衣、食、住、行而奔波,日子一久再三反覆,偶而竟會覺得前天、昨天、今天竟如同一天,沒有什麼不同的感覺,諒必明天也一樣,可有可無;另有些人像是充滿了計畫,高呼生命可貴一定要珍惜,於是盡情享受犬馬聲色,日以繼夜,生活變成一條掙不脫的鎖鍊,享受生命的人反主為賓,成為享樂的奴隸,生命再度變成一堆汙穢。 一個肯沉思默想的人,常仰察於天、俯窺於地,他明白萬物自然生生息息的道理,也了解天長地久、合聚分離的教訓,學習加上經驗,可塑成他明事理又才智出眾的特色,當然他們不易陷入世俗的漩渦,人生也更深刻,更有意義。 由存在價值回到起初討論的存在點,我們又可以由位置聯想到空間、距離和時間的真理。不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不分家財萬貫、或是衣食奔波,人人都明白自己的存在,都為自己的存在拋頭顱、灑熱血無所不為,可見人存在之所以那麼重要,這個空間的產生,是不容置疑的。許多空間與空間靠什麼連繫呢?由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自然有了距離,而在距離上的往返,少不了耗費時間。 在時間、空間和距離的關係上,它們的運行是反覆再三沒有暫停的,不停的輪轉到一個時期。因人的存生而產生思想,反過來說,天地之大,人的生活卻被圍繞在時間空間和距離之內,當然也就是指肉體的物質生活而言。 精神生活就不一樣了,這是非物質的存在,怎麼想都超凡脫俗。人如果一注重物質生活,貪婪之心油然而生,口腹之慾也難以滿足,更不必再分析那穿的、用的、玩的、看的:::種種欲求,於是一樣樣的物慾,便如同一條條的繩索,牢牢地束縛了人心,再也掙不脫。要是能在一念之間豁然開朗,昇華到精神上生活的領域,那就能遨遊自在,一無牽掛了。 當然,人是精神與物質的綜合體,不可能完全脫離物質,所以物質的誘惑,變成精神的考驗;能夠薄物慾而淡生死的,便能納入自然的循環,如月的陰晴圓缺、人的生老病死,都屬於自然的調和,所以正派的創造配合天地,彰明自然而使天人合一。 人自知在宇宙萬物中的地位渺小如塵埃,生命之短暫如蟻螻,可是精神正派就可超乎形體之外,不論何種宗教都提倡這個道理。於是一個修心養性的人,能上和神通,超越凡塵,得道的說法即源於此。能輕物質生活於浮萍,棄絕生、老、病、死,七情六慾,便能不再受時空距離的限制了。 許多人想到「過去」常嘆只是美麗的回憶;「過去」原是成長的階段,自然有它的價值,不過它不可能再度來臨,我們已無法創造更輝煌的成就;「未來」該有理想的美景,然而「未知」也常屬空中閣樓,等到一切都發生後,美景常成了平淡無奇的泡影;「現在」是一縱即逝的剎那,非常不易掌握,尤其是人類懶散的劣根性,常唆使我們放棄對「現在」所持有的特權。然而無數「現在」的銜接和堆砌,就是生命的成長、茁莊、繁茂和衰退。 因此,我們要理解到,只有在每個「現在」裡勤謹,才能有美好的「過去」;只有在每個「現在」裡奮鬥,才能有真實的「現在」;只有在每個「現在」裡閃亮,才能有充滿希望的「未來」。朋友:有了美好的「過去」,真實的「現在」和充滿希望的「未來」,又能不受時空距離的束縛而悠然自得,那我們的人生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