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竹老)神/東引 陳瑞琛

  • 2003-10-14
「浮」字是替代字(竹老)神字福州話有音無字﹐以「戚林八音」浮字切是第三音(本文暫以浮字代替)「(竹老)」字﹐「戚林八音」有此字。 「浮(竹老)」是竹片、竹皮編製而成﹐用途同鍋蓋﹐此器物在民國二十幾年時代﹐東引島上尚有三—四個﹐至民國三十年代就不見了「浮(竹老)」﹐另有一個相似形狀﹐馬祖列島﹐有產此貝類﹐俗稱(浮(竹老))又叫龍目﹐從國軍進駐之後﹐改稱為鋼盔﹐此貝類「殼」極像「浮(竹老)」此「浮(竹老)神」是何方神怪﹐從那個朝代流傳下來﹐讀者全然不知﹐為好奇起見﹐讀者約在十七、八歲那年﹐曾與劉姓同學﹐也是總角好之交(劉同學前兩年才往生)﹐同您玩過四次浮(竹老)神﹐只有一次請不來。如何玩法略述如下﹕先把竹製「浮(竹老)」放置桌上﹐拿二、三張﹐福州話叫「錢紙」焚化於浮(竹老)上方﹐表示已破穢除濁﹐再拿一枝著「筷子」插入浮(竹老)邊墘﹐調整牢固後﹐再請兩人以食指扶於左右兩邊﹐並立桌上如同扶乩斗﹐插箸兩邊空間安排妥當後﹐再請人提錢紙焚化於浮(竹老)上﹐並口唸請浮 神咒﹐讀者對此神咒因事隔多﹐只能記得三分之一﹐故未默寫出來歉甚﹐請神時間都在半小時至四十分鐘﹐該神就降臨「浮(竹老)」就發顫動起來﹐動作好像人點首﹐(奇怪就在這裡﹐插箸﹐指前方﹐53%)的重量﹐無插箸這邊指後方僅有47%重量﹐問答時前方會仰點﹐每一下都能離桌面四至五公分)讀者記得﹐當時多以通用錢幣(即鋼片)或紙牌「紅牌」「四色牌」「筷子」等用數字作為問答﹐如用鋼片問答﹐左右兩手向口袋中﹐各抓出一把﹐握於拳掌內給它猜﹐問它左手幾個、右手幾個﹐它答絕對準確﹐若猜紙牌左右手提的張數定能分別詳答﹐如問箸簡中(筷子)幾雙﹐但其中是雙數﹐即作答﹐如單數作游擺狀不答﹐把筒中取出一枝後﹐即作答﹐屢試絕不答錯。讀者仍有些不信﹐第二次再玩時﹐神降臨之後讀者請另一人讓開﹐讀者一人左右雙手扶於浮 邊緣﹐請另一人取物給它猜﹐待它答覆數字後﹐再清點實物﹐百無一錯﹐真是玄妙。 半信半疑 自從玩浮(竹老)之後﹐讀者晤自思之﹐這是何方神怪﹐降臨時有問必答﹐如此正確﹐宇宙間真有神鬼嗎﹖它不能說話﹐未報姓名﹐我們可以指它是野神野鬼﹐冥中若有野神鬼﹐難道沒有真神正鬼﹐讀者從那時玩浮(竹老)神之後﹐也隨眾人而信神佛﹐但對神佛也只是「人云亦云」但不迷也。 附告說明 用神咒﹐冥銀請浮(竹老)神降臨﹐(這是童年嬉玩神鬼之作)﹐是在東引開設花會場之後﹐據當時鄉上老人說請浮(竹老)神﹐玩各種問答﹐它絕無推卻﹐唯是問壓花會事﹐不但不答﹐隨即退去﹐是何原因﹐問何人都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