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小的巨人/馬祖高中 曹玉舲

  • 2003-10-15
寬廣的天空,陰暗的角落,或耀眼的陽光底下,我看見一個個的巨人,在汲汲自我奉獻,在默默之中燃燒,天與地讓愛,讓教育綿密的網住,網住了一片浩瀚師恩……。 古人說:「薪盡火傳」,做老師的人好比一塊乾柴,燒、燒、燒成了灰燼,為的是什麼?為了保存那火焰、那光芒、那溫暖;為了盡那傳道、授業、解惑的一份責任心。「薪」是燒得盡的,但是「火」也一定會傳下來。文化的延續、道業的傳統、知識的開拓,就這樣一代一代接替發展下來。古中國孔孟聖賢先師、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諸哲人,都是每個世紀的偉大巨人,因為他們的無私奉獻,讓知識與學問發光發亮的先後相承,已成為千古之美談。 牛頓說:「我之所以看得比別人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他所指的巨人是指文明的十七世紀,而在知識飛騰的當今二十一世紀,在我看來巨人應是指一個個偉大卻又渺小的老師。這些渺小的巨人,默默的在社會上犧牲奉獻,兢兢業業地固守崗位,恪盡職守。是什麼力量鼓勵著他們?是崇高的理想、是熱烈的期望,是因為「一代要比一代好」,是確信時代在不斷的進步之中。他們的希望在那裡?是希望學生們敦品力學,能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他們的安慰在那裡?是看到學生們有一天能超越自己的成就,對國家有更大的貢獻。前人的知識、經驗,好比是巨人寬廣的雙肩,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使自己見到更多、看得更廣。 教育缺少了愛,就如同水池理缺少了水,儘管水池如何變換形狀,但總逃不了一個空虛。老師以「愛」為出發點,像一盞明燈,在黑暗的旅程中,為迷途的我們挹注溫暖,指示了光明的前程。老師不是詩人,她卻以無聲的言語,教會我們學生,如何去領會多少詩人筆尖下著意的點點真情。她像是夏日原野上的一陣清風,宜人舒暢;又像是旭日的朝陽,和煦溫暖。她的愛如同涓涓溪流般的綿密深遠;她的認真如同雪地裡的松柏般堅韌剛強。沐浴在師恩的慈暉下,感動的心和著鹹溼的淚水,在沸騰……。 巨人濟世的步伐,朝向光明的一面,繼續向前邁進,路還很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