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龍角峰,顧名思義,因形似龍角而得名。『龍角含煙』向為吳航十二景之一。這裡山水秀麗,寺院壯觀,景點遍布,風景如畫,已成為人們攬勝探奇的好去處。現推出與之相關的文章、故事及景點介紹等,以飧讀者。 龍角峰專輯 從前,有人把長樂景觀歸納為十二景,其中有一景『龍角含煙』,是在漳港鎮的龍峰村境內。 從娃娃落地,就已是龍角峰五靈公信徒的我,次程奉神靈指示,(2003/01/11-01/13) 前後三日,這次偶然的機會,激起了前往一探興致。我們幾人驅車穿過龍峰村,來到一座山峰的面前,從山腳到山頂均是花崗岩大條石砌成的台階,在山腳仰望山頂,宛如南京中山陵的台階。沿著白白的石階慢慢拾級而上,還未到半山腰早已氣喘吁吁。司機師博說龍角不知現在何處,他曾找過兩次都沒尋到。這樣,更激起我的好奇心,我始終跑在最前頭。在石階的盡頭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式的建築,中間懸飾『龍 角 峰 』三字,這三個大字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光。 這是一座空蕩蕩的大樓房,像是一個大禮堂,我向一位尊者請教,表白我等的身分及來意,並請帶我等到神壇供香與膜拜以及傳達主持,我等隔日正式拜訪。次日,午後空當之時,我向一位老者請益龍角的位置,他帶我到大殿的後邊,往密林內處一指,說龍角就在那叢樹林中間。我沒看見有人,就只匆匆地往樹叢處尋找去了。 從『龍角峰』大殿後邊下去,是一條草叢中的羊腸小道,走在這密林叢中的小道上,頓覺涼氣習習,清爽異常。跨過兩個小土嶙,鑽進相思樹叢中,看見前面就是一塊尖角向上空的岩石。這月芽形尖角向上的岩石,就是古老而著名『龍角』了。我舉起相機,在不同方位拍幾張相片,又凝思片刻,發覺人們所傳說龍角已斷純屬謠言,這明明沒有被破坏的痕跡吧! 其實,這龍角高也不過3米,頂上還沒超過周邊的幾棵相思樹樹梢,所以人們在『龍角峰』那邊是望不見的,它已被樹叢包圍住了,四周盡是野草叢生,偶爾也有三二塊岩石生在龍角岩邊,但這龍角還是那樣的孤獨與寂寞,不知它在這裡已站立了多少年,我卻為它感到孤哀。返回龍角峰大殿,也不過二十分鐘路程,大家都坐在殿前的樹蔭下乘涼,問我是否看到龍角,我對他們描述了一番。 在龍角峰的大殿邊,有一塊巨岩盤踞在山崖上,上頭題刻『試 劍』二字,但不知這石刻是何出此處,或許民間還有很多迷人的故事呢! 據有關記載,龍角峰還有很多摩崖石刻,只不知在何處,『明朝』閩中十才子之一的「王恭」有一首詩可以看出: 六龍頭角屹中天,鰲极翻疑出海邊。 頷下探珠無俗客,毫端題句有名賢。 春來雨灑溪流急,秋去雲開石洞連。 為愛臨川遺筆在,剜苔細辨不知年。 這首題為『龍角峰』的詩,是筆者游龍角峰所抄作,其中『毫端題句有名賢』及『為愛臨川遺筆在,剜苔細辨不知年』這不明明是寫這裡的題句嗎?『剜苔細辨』 還可看出當時看石刻時的認真情況,因看不清那岩石上長滿青苔的字,卻用東西去剜除,可還是辨不清是哪年哪月。 王恭是長樂沙堤人,因詩而聞名于世。永樂二年,他以一布衣的身分而進京參與《永樂大典》的纂修,被著名學士解縉稱為『布衣蕭然,不慕榮寵。強起決志,若朝陽弧鳳』,稱他詩『過唐越宋』,成為一時美談。 我想,王恭與幾 個詩人好友常常相聚,稱為『閩中十才子』。他既到龍角峰,是否其他幾個也到過呢?並且有否也留下一些詩詞題句呢?這也是很值得探究的。 找到了龍角我心頭一片釋然,抬頭往四周眺望,東邊是大海,如長樂縣誌記載:東望溟渤,巨浪拍天。南邊遙遙可見松下鎮的御國山,那海邊聳立而起的山峰峭拔而有力,像遠航而歸的巨大船帆。吳航十二景之一的『御國歸航』正是指這山峰了。西邊與北邊都是參差不齊的田園與山嶙,其間點綴著新房錯落的村庄。 『天清日麗,矗立高標,令人興文明想』。縣誌中關于龍角峰的記載,倒有讓人尋思的意味。我想,『龍角含煙』這『煙』從何而來呢?那是有雲煙繚繞時的龍角峰意境嗎?然而,還有石門洞天、仙棋枰、仙人跡等景在何處呢?龍角峰,我這匆匆過客,一定還會再回來的!到那時,你會以『吳航十二景』之一的姿態展示在我面前嗎?
尋訪龍角峰/半山人
- 200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