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港龍角峰寺景點簡介 漳港鎮龍角峰在龍峰村後,舊屬絃歌里十四都龍峰山之巔,有石岩突兀而立,形似『龍角』,故而得名。這裡峰巒重疊,山石如黛,瑰麗多姿,山光海色,地靜景幽,成為人們探幽攬勝之區,早擅一方之勝景。 龍角峰寺自南宋嘉定創建以來,歷經宋、元、明、清等歷代都有重修和拓建,形成如今規模。馬祖-芹壁、台灣-中壢兩地也建有《龍角峰》寺,早從龍角峰分爐至今,首次組團﹝八十三名社友﹞赴漳港拜祖廟,成為台、閩兩岸道教文化信仰歷史的見證。 自然景觀 美不勝收 龍角峰自古以來山崖石谷瑰麗,景點遍布。自然景觀有: 『龍角含煙』又稱龍角峰,在寺廟咫尺之處,高數米,底部方圓約10多平方米。石頭越往上越小,其頂部僅1米見方,石岩昂然挺立,直刺蒼天,從正面看,像一把利劍;從側面看,似一只犀牛角,形似獨角龍的角。清朝知縣『賀世駿』把此處龍角標為吳航十二景之一,『龍角含煙』,并詠詩贊美。 『真人試劍』又稱試劍岩,在寺廟右邊,岩石突立,高樓丈,曰『試劍岩』。岩壁上鑴有『試劍』二字,相傳為古時壯士在此試劍處。 『仙掌擎柱』,在寺內峭分璧成岩洞,處于觀音壇下,洞頂蓋一巨潭,顰空懸桂,巨岩下留有形似手掌痕跡,相傳此乃仙掌擎柱,真是奇跡天然,是龍角峰寺一大景觀。 『 觀日岩』在龍角峰之巔,早晨登上岩頂可觀旭日東升,天晴可遙望看到馬祖島。『時思岩』岩有洞,洞口可側身而入,中乃有廣寬空洞,可容納10多人,據相傳,明倭亂時,里人入此避寇,黃公勒『時思』二字于石,其用意深遠。 清朝吳航三才子之一里人黃典標為龍峰八景曰:『龍角崢嶸、石門積翠、洞天仰止、岩際觀瀾、真人試劍、絕頂仙坪、弧松出岫、仙履留蹤。』又有臥牛山、即旗峰山,如眠牛臥,下有七星井,錯綜相連,大旱不竭。此外還有『仙履留跡』、『絕頂棋枰』、『清泉倒瀉』、『落日衝峰』『明月作晝』諸景,堪與館頭之青芝,閩江之石鼓貔美,鼎峙而三,真是天設地造之美景。 人文景觀 積澱深厚 龍峰自古地靈人傑,文化積濱深厚,也是名人過化之處,留下了不少摩崖題刻,詩詞佳句,給龍角峰山川,寺院增輝添色。 一、摩崖題刻,琳琅滿目:宋大理學家朱熹,在他避學禁留寓長樂時曾在此揮毫命書『留客處』三大字,還署名落款『晦翁』以示慎重。南宋邑人文林郎臨江軍簽判張翀優游此地,欣然題刻 『龍角峰』三大字,為長樂市少見的巨字崖刻,每字字徑大達80*60厘米。 『佛窟』二字,在觀音岩口鑴刻在巨岩之上,落款系定道人書,成為佛道兼容的歷史見證,『佛窟』二字書法流暢,蒼勁可佳,酷似懷仁集為「書聖」王羲之聖教序。 『試劍』 二字 題刻,在寺廟右邊,外埕處,巨岩上石裂為二,傳為前人在此試劍之處。 『時思岩』中里人黃公勒『時思』二字。 二、詠詩聯句,妙語聯珠:在古寺洞口東南向為寺廟古山門,鑴刻有聯云:『寺倚青霄通帝座,門臨碧海駐仙蹤』,橫額為『路接蓬瀛』,它向人們展示這裡是一處『蓬萊仙境』。在寺西向又有一山門有聯云;『天造層峰千重繞,地接大江一水清』『看萬峰崢嶸龍角,仰海天際會風云』。寥寥數語描繪了龍角峰寺山光海色的自然景觀。 『觀日岩』岩壁鑴有:『仰首岩峰瞻天咫尺,俯瞰江水擊浪三千』短短16字,深味斯言,形容別致,誠有景不勝嘗之感。 寺之后頂處,有高閣,人稱蓬萊閣,四璧聯詞韻語,煥然一堂,有許多宋、明、清名人題詠名句,給人欣賞。 文物古跡 彌足珍貴 龍角峰寺,自創建以來,還保存許多摩崖石刻與重修碑刻,這 是不可多得文物古跡。在巨岩觀音洞裡就有: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重修觀音信士獻資的題刻;其他分別為乾隆四年(1739年)、三十四年(1796年)、四十二年(1777年)等三處。洞外還有嘉定二年(1797年)的摩崖題刻,此外尚有17萬從道光至同治年間重修,拓寬重建寺廟時各姓信士題娟的芳名以及1991年以來眾捐資重建的芳名碑多方。從以上題名碑刻可以得知該寺廟創建于宋嘉定年間,後建兩座,清雍正又辟『圓通岩』,這些碑刻見證了寺廟悠久歷史和信士虔誠信仰的具體行動。更可貴的是宋代摩崖巨字題刻和明碑、清代對聯等極其珍貴 ,應重加保護。鑒于上述情況,龍角峰寺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人文自然景觀絢麗多姿,有海洋文化、媽祖文化、道教文化、城墻文化、宗祠文化等等,也是台閩兩岸民俗信仰歷史的見證,具有重大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這裡還有許多美麗傳說,名人軼事,地方掌故等等,提供參觀者作為旅遊指南。 四百七十三級台階上面 龍角峰高高在上,從山腳下的犀庄向上望去,直上山巔的台階,通向龍角峰寺,使我聯想到南京的中山陵。山巔正面是新建的龍角峰寺,是一座三層中西合璧的大廟宇。歇山頂,翹角重檐,檐下則是現代風格的建築,層層都有陽台伸出,供人憑欄遠眺,在其旁邊不遠處,是原先的老寺。寺的後面,隱藏著為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們的鏡頭捕捉對象------龍角峰。周遭還有試劍石、石門洞天、仙棋枰、仙人跡等引人入勝的景點。 『龍角含煙』,《長樂縣誌》稱為吳航十二景之一,早已聞名遐邇,迎來八方來客。過去游人都是沿著山間蜿蜒小路曲折而上,近年才由信士們獻資砌起寬闊的四百七十三級台階,直達廟門外,大大縮短了登山的路程。這高高的台階,考驗著城里來的香客,考驗他們的體力和毅力,讓勇者領略龍角峰風光的妙處。而對于當地的村民,則完全不在話下。他們說,每天都有從周圍村庄來的年青和年老的村民,把攀登四 百 七 十 三 級 台 階 ,作為晨練的項目,這已成為龍角峰的一道風景線。 當遊客站在龍角峰寺前俯瞰山麓,一個長方形的水塘,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猶如一面碩大的鏡子,使得龍角峰寺的景觀,更為生色,這引起同行遊侶很大的興趣,以為是很有開發價值的小小旅游資源:如能邀同三五友好,在此湖光山色之中泛舟遨游,應是一大怏事。如若放眼把視線移向遠處,則可見一片廣闊的田野,頓感遠離喧囂的城市,站在青峰頂上,一身輕鬆,悠然自得。 寺后一派草木葳蕤,濃蔭覆蓋,這裡才是游人探奇尋幽的主要目標。就在寺旁聳立著碩大無朋的岩石。正面壁立如削,刻有『試劍』二字。而另有一塊大石則跌落在老寺后面,仿佛是有人試劍削落的部份岩石,這就是試劍石。人們撫摸著平滑如砥的石壁,不禁浮想聯翩,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體味村民編出的神人試劍的故事。從這裡沿山間小徑前行不遠處,又有一塊巨石翹然挺立,出現在眼前的灌木叢中。石上有里人張翀題刻的『龍角峰』三字這只形如人們摹想中的龍角,使人聯想到一只蜇伏的巨龍,當清天麗日之時,在東向大海拍天巨浪的誘發下,昂首奮然欲飛,氣勢磅礡,游客的情緒不期而然受到感染。而當天空陰霾,雲霧變幻,氣象萬千,人們似乎感到,就在近處,有巨龍振鬣揚鱗,興雲布雨,激蕩風雷,驚心動魄,而深深為大自然的傳力所震懾。這正是古人驚嘆『龍角含煙』的誘人之處。 而今,龍角峰正在擴大景點建設規模,努力改善服務設施。其影響早已大大超越當年。前些時候我等曾多次來漳港洽談組團來此觀光,尋根謁祖。具體事宜都已做了妥善安排,不巧由于突然發生【非典】情況,兩岸暫時停止人員來往,組團之舉未能如期成行,令人遺撼。不過在我們崇高信仰的基礎上,隨著兩岸抗擊【非典】鬥爭的節節勝利,信念優勝于一切阻礙,愿望終得已實現。 我深信,龍角峰的影響會越來越大,吸引 越來越 多的遊客。
尋訪龍角峰/佛殿俯大江 寺宮坐龍角/半山人
- 2003-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