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心得」論:為人要常懷「感恩」的心!/邱吉淦

  • 2003-11-23
 人活在世上,在「短暫」數十載有限的歲月裡,猶如「白駒過隙」一晃即逝,而年長者必定「感觸」尤深。然而「生命」雖短暫,但「為人」若能對自己周遭的人、事、物,時常擁懷「感恩」的心海思維,相信您這一生會「留下」許多美好的「樂章」。因為,「為人」能常擁懷感恩的心,他才會「知福惜福」,進而「行善積善」回饋社會,才會對周遭人群友愛與關懷,過著「怡然自在」的生活。 想想看,我們在「母體辛苦懷胎十月來臨人間,從「嗷嗷待哺」至逐漸成長的歲月裡,慈母為您我耗損了青春年華,持續地呵護著我們,為人「子女」者,怎能不對偉大「慈母」的「孕育」艱辛里程而感恩呢?看那每個「家庭」的男主人,日復一日為了每個家庭成員,無怨無悔地「含辛茹苦」勤奮工作,所獲得酬勞藉以維持家中老小「食、衣、住、行」之日常生計無虞,對擔負家計庇護家人的「父愛」,身為子女輩,焉能不動容感恩?在孩童進入學堂後,陸續就學期間,教師們辛勤地「諄諄教導」,讓我們習得人文、科學專業知識或為人處事之道,使我們學有「專精」,奠定從業之基,為人學子們,豈能不「尊師重道」心懷感恩之念?出了校門「踏進社會人群裡,在政府機關單位、企業團體,謀得一份「差事」,發揮所長,在安定「工作環境」裡,賺取「酬勞」得以「養家」無虞,身為單位員工,豈能不對自己任職之「機關、企業」能給予自己這份「安定工作」而感恩呢?同時在我們投身各行各業「職場」期間,能獲得長官們的「指導照拂」,同僚們熱心的「支援協助」,部屬們的忠誠「辛勤奉獻」,使我們工作順利推展或終至來日事業有成,身為「職場」工作者,怎能不對「他們」心存感恩的情懷?而家中「糟糠」之妻更不可忘,她們的「辛勤持家」照顧老小,使我們無「後顧之憂」,或是「體恤」您我「沈重」家計負擔,亦投入職場共同打拚,藉以改善家庭「經濟」,提昇生活品質,我們豈能不對「愛妻」永銘感恩呢?想想孩子們尚能乖巧向學,成年步入社會「安份守紀」,依個人興趣或專業技能,各就崗位奮發上進,使我們能夠心無旁鶩,而專心致理事業,為人父母者,又怎能不對孩子們作為心感欣慰與感謝啊!對於來往親密的至親好友,他們時能提供您我為人處事的經驗得失,讓我們有所借鏡、警惕,對他們熱心關懷,怎能不存有由衷感恩情懷?自己「年長」前輩或先進們,關愛我們提供他們的人生「經歷」,指點我們旅程上的「疑惑迷津」,讓您我「頓悟」辨別認清人生方向,減少途中的挫折或誤入歧途,想想怎能不對他們敬重與感恩呢?打從我們出生、成長、就學、就業至年長退休養老,國家給予了我們安定的大環境,使我們在人生各階段的「旅程」中能順暢無礙,而免於「顛沛流離」的不安生活,您我豈能忘了「國恩浩蕩?」而宇宙大地孕育著萬物,提供了我們日常生活所需而源源不斷,身為天下蒼生的您我,又怎能不體會而感激大地之「恩澤無邊」呵! 朋友:在眼前現實「功利」「爾虞我詐」的社會中,有些人往往為了個人私慾、貪婪,把持不住而不擇手段來「掠取」身邊資源,導致早期安詳和樂的社會價值觀,已逐漸變調、沒落而沈淪。探究其因,筆者認為那些人普遍欠缺了做人應有的一顆感恩的心,致使社會人群中充滿紛爭冷漠,但是,今後人們均能醒悟,人生之意義,對周遭人、事、物,重新擁懷那失落地「感恩」的心不僅個人活得心安理得,深信社會處也必然充滿和諧、溫馨的場景。那早期擁有的安詳和樂的社會互動景象,必能重顯世人的面前。朋友:不知您是否認同我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