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以養人, 人無一善以報天。」 自古至今,我們總認為一切皆是上天的賜與,取之於天,用之於天。然而我們這些不知好歹的人類不曾心懷感謝,反而任意暴殆。 我們的生活的確太舒適華麗。由於太多事物爭相輩出,很自然習以為常的便不會有心來愛情。這反而與先人們惜福的觀念脫節。由於當時普遍均窮,並沒有想要什麼就能有什麼。只有遇到大型節日才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 正因為這樣,當時的人便養成節儉的習慣,知道有得用就已經很滿足。但現在卻是相反。心裡頭不能滿足的慾望多不甚繁,要這個、要那個,整個心都慾望所迷惘而失去了理智。 我們必須要有自制的能力,想要的東西太多,就連聖人、偉人也有很多慾望,但他們卻能將慾望轉換成使自己上進的動力,充實自己內在的修為。 「腹有詩書氣自華, 人到無求品自高。」 內在的美能增加氣質。一個文盲和一個博學的人,氣質上就有很大的不同。倘若太過於依賴外在美,這樣跟繡花枕頭並沒有兩樣。 慾望的滿足必須適當為宜,能剩則剩。剩下來的結餘能多在自己的心智上多加補強。一點一滴纍積內在的充實,除了心靈不會太過空虛,整個人也會更加有自信。 人人皆可為禹舜。只要肯上進,將內心層次提升,養成節儉的良習,誰說節儉的人是窮人?只要人窮志不窮,走到哪裡昂頭的有自信心,我們不再是一個內在空空的草包!
勤儉為齊家之本/馬中 黑毛
- 200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