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囡仔去台大演講/吳軾子(秋貴)

  • 2003-11-25
十一月三日應台灣大學文學院之邀,到台大去演講,十一月八日又應邀到中小企業協進會做演講。這二次對我來說,是很值得的經驗。我雖然進不了台大唸書,而台大肯邀我去演講,更是個人難忘的機會。 我在台大演講一小時,我用了十分鐘介紹我的家鄉—馬祖。學生們很驚訝,窮鄉僻壤的馬祖,怎麼會有如此用功作學問的讀書人?我很謙卑的說:馬祖山明水秀,地靈人傑,像我這樣口才的人不知凡幾?我以我是馬祖人為榮。 十二年前,我返鄉參選國大代表,雖然落選,但是二十多場的個人演講會,也著實將民主的幼苗撒向了家鄉的每一個角落,逐年的開花結果。民主思想就是要有人去做傳教士,所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總是有人去拓荒、耕耘。 「秋貴」給馬祖鄉親的印象,總是「思想前衛、口才犀利、反應敏捷」。做人總得要謙恭有禮,不能自吹自擂說自己的口才多好多棒。況且,年近半百,不再年輕的我這個中年人,當年的雄心壯志早已埋進現實的環境裡去了。 今年考入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就讀,又被推舉作班代表,同學中有立法委員、憲兵司令、總統隨扈、警察局長、海巡隊長、國安局、情報局的菁英人才,平均年齡也有四十好幾,能有機會與這些傑出人士同窗,我更加珍惜這樣的大好機會,專心用功讀書上課。 白天工作八小時,晚上上課三小時,回到家裡都已是十點半,接著還要馬上做十二點至凌晨二點的電台節目(每天二小時現場),做完節目,差不多總要到三點才就寢,隔天一大早還要上班。平均一天的工作加上課,大約要十六、七小時。 這幾年,在台北的電台、電視台做節目,註定了是要靠嘴巴吃飯這一行,偶爾回到馬祖,碰到菜市場的阿姨或是計程車的司機,告訴我說:「我好多的台灣朋友,每天都在聽你的『秋貴開講』。」總有一絲安慰!在台灣為馬祖人爭氣,聊以自慰。 日前又獲台大歷史系之邀準備本月底再去台大演講,題目為「金馬是歷史的偶然或必然?」,能再次獲邀到台大演講,倍感榮焉,證明我們金馬子弟在台灣都是兢兢業業、努力向上的。而年過四十五,早已不再輕狂的秋貴,不只是耍嘴皮子而已,還要有真才實學才行。 人不傲骨枉少年,人到中年有風骨,見年輕一代的輩出,大家都在喊世代交替時,當年那個「四維仔」的秋貴,可後繼有人?我們是讓身退避進了。當台灣的政治益加本土化、台灣化之際,我們來自金馬的一群該向那邊靠呢?台灣的前途在那裡?金馬的未來在那裡?我是否還有再衝刺的另一個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