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們的心加點熱度/淘晶

  • 2003-12-07
 弱勢群體往往是少數最不具力量的。由於本身有某些方面殘缺,所以得依靠他人協助。而一般人錯誤,偏頗的心態對這些人產生排斥及鄙視,使他們喪失了自信,而應有的權利也為之減損不少。 劉俠畢生奉獻有口皆碑。自成立伊甸基金會,為殘障同胞積極爭取權益,不僅使他們感激,更讓他們活得有尊嚴,就連四肢健全的人也對她尊崇敬重。發表的作品中,具代表性的「生之歌」表達對生命的希冀與自信。而這次劉俠猝死的不幸大半的責任歸咎於政府開放的外籍勞工制度。 不是起疑心,而是文化語言及思想上的差異,接觸溝通困難重重。記得,前不久也有位外籍人士殺雇主致死,侵佔家產。居心叵測,多麼可怕啊!從此以後,外籍人士的介入益趨頻繁,在雇用時,應保持警覺。 老天算是有點不公平。有人完好,有人殘缺,甚至:::。在這種情況之下,悲觀、自閉把該有的信心埋沒遮蔽,活在黑暗寂寞的自我世界。而現實中,民智漸開,民間善心者為讓這群「特殊」人士找回自尊,設立不少基金會、展望會、公共設施等,提供充裕的福利辦法,不使他們認為與一般大眾有差別。 如今駕鶴西歸、無私樂觀的「她」不復及在。大愛遺人的精神最堪稱許。將自己的身軀捐贈作醫學研究探討(因罹患罕見疾病之故),俾能嘉惠他人,永遠活在世人心中—一個飽受痛苦煎熬的、一個自掃門前雪的勇者,賦予我們學習敬仰、大愛的是—劉俠(杏林子)。 其實,並非人人都自私,孟子曾強調:人皆有四心,只是不敢表達罷了。這麼多年來,漸漸感覺到弱勢族群的開朗,不再因殘缺而自卑,只是要時間。這一切變革,都得感謝那些願犧牲,不獲酬勞付出行動的人,還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