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的煙花,綻放在那遼闊無比的天際中、如此閃耀,那多彩的火光交織出撼動人心的畫面,是強烈的刻畫在內心的深處,但轟烈的五秒過去了,剩下的只是那煙花所殘留的灰燼,散在空氣中,緩緩地從眼前飄過。 不知道當過學生的你是否有相同的遭遇,尤其在較偏遠的鄉村特別會有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譬如說像老師,或許當初來到偏遠的地方教書是因為熱誠是因為遠大的抱負,可是時間久了,熱誠消失了!當初的喜悅被煩躁壓過,當初的興致勃勃成了意興闌珊,當興趣變成責任、當熱誠變成餘燼,所有的教學態度以改從前!當中的原因或許繁多,但不變的是那顆熱誠的心被時間的冷水給澆熄。 剛開學看到的老師,學期中看到的老師,畢業看到的老師似乎都不同,從剛開始認識到熟悉到了解、緊接的分開,每個時期每個階段都像是不同的花火,有驚奇有絢爛有熄滅有殞落有消失,心酸的是那美麗的煙火最後還是消失了,原來「它」的好是如此的短暫,當老師的最大責任是愉快的教學,無論是否教出聰明絕頂還是平平無奇的學生,只要是有那份熱誠、工作就像是愉快的象徵,但心不在此熱誠已逝時,原先的興趣卻變成如今的負累,那鬱鬱寡歡的神情是否會影響在學的學生呢!沒有對話、沒有笑語、沒有互動就像是電視教學,那樣死板那樣僵化,試問誰還會有學習的意願,或許肯努力的學生無論是怎樣的環境都可以克服,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那沒有表情的臉孔,假如「它」的熱情已如消逝的煙火只剩灰燼,底下觀賞的群眾需要為那灰燼默默悼念嗎! 有人說在愉悅的環境裡接觸新知是增強學習能力的方法,但對於一個沒有活力只知上課等著下課的老師,有誰願意配合「它」的教學,所得的結果也是「事倍功半」,那無動於衷和事不關己的態度有誰會願意請教呢!誰想用自己的熱臉去貼他人的冷屁股! 什麼樣子的老師會受人歡迎呢!滿懷熱誠的老師似乎不會被討厭,就像是剛發芽的豆子是最需要園丁的維護,假使園丁的棄之不顧,那發芽的豆子是否還有成長的餘地,生命力強的種子或許有法子可以自行尋找水分和陽光,但成長的過程少了栽培是否會半途夭折,一切的答案都是未知數。 煙火雖是短暫的美麗,但老師的教導之恩卻是一輩子的,縱然他只是短暫的熱血,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感謝他的曾經指導,無論如何都希望那段美麗的煙火可成為一張回憶的照片,煙火雖然在天際中消失了但至少還在照片裡存在著,進入眼簾的可以是日久不變的燦爛。
灰燼/張惠雲
- 200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