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第二十二章說:凡是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任何事預先有了準備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失敗的機率也很高,說話事先準備就不會詞窮理屈,做事也是要有個準備,就不會發生困難。 很多時候人總是信心十足,認為很多事都在自己的掌握中而忽略小細節,或許是對於過程的種種狀況都有信心可以控制,但最後總是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到頭來本來有十分把握,無奈的是結果卻不從人心,果然人算不如天算,所有的壞消息都帶來著晴天霹靂般的打擊,本以為自己的實力已到不用準備的地步,但外面的世界卻是如此的大,這場比賽裡,眾多好手都紛紛出爐,從前只是跟一小群人比較著,現今卻要跟程度相當的人做個較量,有種感覺慢慢的滋長著,那就是:天作孽有可為,自作孽不可活,但輸人決不輸陣,縱使四面環敵但絕不退縮,也許有了壓力跟競爭才是成長的推手,沒有這樣的刺激很難找出自己的盲點,有時因為成就出些小非凡,人都會自得其滿,卻忘了,那前進的一小步對他人根本沒影響,之前的小場面可能只是小試一番,現在的大舞台或許才是測驗的開始,有可能是另一個生命的轉捩點,環顧一看原來有這麼多的強手,才發現從前的視野是如此的狹隘,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會認為,一切都會平順而過沒什麼意外,自然而然放心的迎接所有的挑戰,但就是也因為輕敵和準備不周道造成最後的失敗,也因為從前只跟三百個人比,現在跟三千多個人比,壓力也增加了數倍,就因為沒有信心。 可能因為想順應天命、順其自然,就將老子的「自然觀」深深的埋植在心中朗誦多遍,順帶實施孔老夫子的:得失不動於衷,可想而知結果就是在那全盤皆輸的局面下收場,或許是讚美和掌聲害了那原有的天賦,或許是自命不凡害了那優美的文筆,有天賦沒有努力成功依然是遙遠的,只有實力沒有準備一切也是枉然的,也許是目光如豆、眼光短淺才會造成這次慘痛的教訓。 知識就像永不飽和的海綿體,需要不斷的增加,基礎打穩或許才是重要的,不能因從前的成功而不停的回頭看,下一個挑戰是培養實力的準繩,過去的其實不需要一再的回首,而那些讚美有時是停頓的主因。想想萬丈高樓平地起,並不是因為那數句好聽的話所虛構的,努力是完成「成功」的要件,當初舊有的想法如今必須全部棄之,從「新」建立起適合現在進行式的規章。 時間不斷的向前推近,人不動的佇立在原地就像是倒退,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成長就等著被淘汰,這世界就符合自然學的進化概論,從前的視野是如此的狹小,大舞台也是令人畏懼的一個地方,但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有準備的站上那挑戰的地方,輸了或許不代表什麼,有可能學習到前所未見的,學習到站在上面的勇氣,一但沒有準備連勇氣都會被恐懼所佔滿。 嚴厲的目光,冗長的時間,緊張的氛圍都壓抑著想逃脫的心,個個如狼似虎的神情,都防禦著第一名的寶座,深怕一別眼那覷看已久的名次會溜走,但其實沒什麼好怕的,志在參加不在得獎,或許明白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也可能因為準備太過於輕率,在種種原因交雜之下,那時間也慢慢的過去了,在那場比賽唯一學習到的是如何氣定神閒,無意中給予對方壓力,在如此有水準的比賽中轉轉頭一看,全場好像只有一個人四處聊天,一派輕鬆當作沒事一般的不在意,視「獎」如命的高手都害怕其中會有黑馬的出現,不斷的小心堤防,那未知的壓力或許使人更難過吧!而那個人卻是•••。 人是因為學習而成長,一次失敗不代表以後都沒有再勝的機會,一次挫折當作是一次教訓,現在開始必須蓄精養銳,反正有了準備,在要用的突發狀態下就不用措手不及,養兵千日終需用在一時,有了萬全的準備還怕那滔天巨浪嘛!
凡事豫則立 ,不豫則廢 /張惠雲
- 20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