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替代役為政府跨世紀的役政興革制度,緣自八十九年七月一日起試辦以降,期盼能善盡服役義務,同時亦享有應得的權利,使此一制度之實施,因借重替代役豐厚人脈及專業水準,獲得社會各界肯定與支持。 第一、二梯次以常備役體位申請服替代役者,學歷高、能力強,甚至超乎一般管理幹部所能想像的範疇;管理幹部與替代役男相較之下,徒增彼此間理念、訴求、期許等格格不入流;揆此,常備役體位申請替代役個案與日遞減;因之,替代役體位抽籤派服替代役方式,接續進行;當然,基本資質條件遽降,導致替代役政策受到嚴酷衝擊與考驗,自然是狀況百出,每況逾下。 九十一年七月十二日起,本人有幸奉命接掌保警總隊中隊長職務,持續辦理第五梯次替代役工作;之前,該梯次役男已經過四任中隊長帶領,不同的行事作風與領導統御方式,使得一百五十五位役男有如洗三溫暖般:「寒天飲冰水、冷暖自知」。我們都知道,保警總隊屬社會治安類機動保安警力替代役性質,即一般所謂的「鎮暴警察」,亦屬『武警』之類,任務設定為:「處理聚眾活動,協助地方治安」等工作。 本人亦秉持過去一貫優良傳統,每天照表操課:上午實施機動訓練,下午進行體能訓練;不論寒暑,清晨六時吹哨起床,六時二十分準時集合早點名;晚間廿一時集合晚點名。除此之外,一日三餐按表訂用膳時間,集合點名、唱歌答數、帶隊上下餐廳;晚間不定時緊急集合點名,一天固定點名次數,算一算有八次之多;本中隊部位居五樓,即所謂的『最高指揮所』,光每天上下樓梯的數目字,就有一千六百多個階梯。有時在想,四十幾歲的人了,還要過軍事生活,何苦來哉! 遑論替代役男之學歷、素質,我的子弟兵基本體位,絕大多數判定為「替代役體位」,即過去所說的「丙種體位」(國民兵);深入瞭解役男們的家庭(境)狀況,歸屬單親或不正常者,所佔比例,不在少數。有時身為幹部不祇是領導者,還需兼褓母、導師,甚至是社教輔育者等多重角色,天天扮演「變臉」;有些役男肢體行動不便,到高雄大醫院辦理身體檢查,仍無法達到「驗退」的條件;有些役男反應差、腦子不知在想什麼,早點名剛自我介紹『中隊長』姓名?過不久碰到我,還問我:中隊長叫『某某某』,那『隊長』叫什麼名字?有些役男值班接到電話要找『隊長』,他還反問對方,要找那一個『隊長』,因為他們不知道,隊長就是中隊長,以為小隊長、分隊長等,都是『隊長』;有些役男一放假出了營區,找不到回家的路,雖然有警備車載到火車站,但是也不會買票,更不用說收假怎麼回來;諸如上述種種親身經歷的事情,如何在內心取得一個平衡點,的確是智慧的考驗,也是一大門學問啊! 九十一年下半年帶替代役期間,平日在營機動操課時,除傳授必備之保安技能外,也把我在警官隊所學「八極拳」裡的最基本一套『小八極』拳術,利用每天早操時間教習,當作役男強身與防身之用;除此之外,每隔二個禮拜舉辦一次體康活動競賽,一方面提供生活上的趣味,一方面增加榮譽假的機會;體康活動包括有:健行、爬山、拔河、兩人三腳、蜈蚣競走、大隊接力、象棋、暗棋、大聲公、聯歡晚會、秋節烤肉、八卦山遊賞,退役前把整個中隊所有成員找來大合照,記得有一次表演「機動隊形演練、帶離法、小八極拳術」等項目,讓彰化地區附近國小、幼稚園小朋友將近一、二千人,圍著整個大操場看的嘖嘖稱奇、目瞪口呆、拍手叫好。 帶替代役有歡笑,也有不得不然的職責。本替代役中隊因人數較多、訓練有素、社會經驗豐富,加上整體戰力倍受各級長官之肯定,南征高雄北伐台北,縱橫中部八縣市:(一)總統府博愛特區周邊有全國農漁(會)民眾走上街頭抗爭,全員於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機動待命,隨時做好機動增援的準備;(二)北、高二市市長暨市議員選舉治安維護工作,全員於保五總隊部岡山營區枕戈待旦,完成兵警力部署與裝備先期整備,聽候指令緊急出勤;(三)雲林縣林內鄉興建垃圾焚化爐案,由於帶頭圍事之地方民意代表激情演出,及抗議民眾不理性的暴力舉動,辱罵、挑釁、污衊等口語詆譭,加上石塊、糞便、棍棒等攻擊行動,造成部分員警及役男身體受到損耗、心靈受到創傷,舉國震驚、輿論譁然,也突顯機動保安警察替代役之鎮暴能力不足;當時,身為領軍者與弟兄們暗夜伏擊、衝鋒陷陣,唯恐我的子弟兵有所不測?如何全身而退?心裡是五味雜陳! 時過境遷,來到馬祖靖廬工作,竟然重執替代役之教鞭;收容所警衛替代役的性質,與機動保安警力功能性不同。自九十二年五月初進用第十七梯次首批替代役,隨即,於本年六月中旬第十八梯次替代役報到;不久,同年七月底第十九梯次替代役又加入收容所警衛工作團隊。七年級生的役男相當年輕,而收容管理之對象,男的有些是大陸漁工,討海人性格剽悍、孔武有力;女的有偷渡滯台打工、拚命賺錢的大陸妹,出外人求生本能、聲色歡場歷練;揆此,怎不令人有:『出師未捷身先死』之疑慮? 收容所替代役警衛工作較為單純,範圍侷限於收容所大門警衛,執行門禁管制、人車辨證工作;擔任值班接聽電話,兼看電視裡各監視畫面,監控房舍內、外活動;協助戒護或房舍山莊協勤;除此之外,平時也交待幹部加強教習各種狀況之處置能力及保持訓練,尤偏重勤餘之生活管理,務求發揮統合效能、順利推動勤務之要求。這些小老弟的想法有時很天真,他們的行為老是只以自己的權益為中心,總忘了現在是服替代役,不是在私人公司上班,想怎樣,就怎樣。替代役四大信念:「服務、愛心、紀律、責任」,經常靠員警三不五時提醒;常苦口婆心地告誡他們:「在外島三不便,除了伙食費、交通費外,不要買垃圾食物吃,不要去不正當場所消費,不要抽菸喝酒賭博或順手牽羊,不要有其他不良嗜好;勤餘或放假時,多陪陪家人,看些有益的書籍,增廣見聞」。試想,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就得面對高度政治敏感、兩岸永遠沒有交集的平行線,情何以堪? 本人帶領替代役的風格,離不開「將心比心、一視同仁」的理念,如何讓他們導入正軌,是非黑白,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今天在同一屋簷下生活,雖然你有你的跳牆法,我有我的脫逃術,彼此互不侵犯,井水不氾河水;這種想法要不得。小孩子最喜歡告狀,報告老師:他給我打;很簡單的事,總是想得太複雜!班長、副班長、風紀股長,每天上課都和在一堆;有時候生病要請假,有時候功課不懂要問,有時候老師說要交作業,有時候烤肉要交錢;甚至突然肚子痛,遊戲時不小心摔倒、擦傷,老師在那裡!還不是同學和班上幹部幫忙你。 其實,替代役男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有惰性:『好逸惡勞』、『只講權利、不盡義務』、『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好要更好』等等;難道不是嗎!?
對替代役的一份期許/唐啟裕
- 200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