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單位(公司)如果想發揮更強大的力量,它就必須延聘顧問,而顧問的公共關係能力一定要很強,而且也必須具備顧問的基本專業。一般來說,機關、單位(公司)都會依據需要尋求特定的人員作為顧問,顧問依據各自的經驗與能力從許多角度分析狀況,而且從一般工作人員所得不到的資料中去分析情況,所謂外來人「遠來和尚會念經」,所以他們的建議多半容易被當局接受,但是,如果這種建議出自單位建制內的人員,就可能比較不為主管接受了。這種情形,在許多很健全的機關、單位(公司)裡也一樣會發生。 機關、單位(公司)請了顧問就是要他們發揮最大的功能,如果說機關、單位(公司)請了顧問,只對他說,『請你幫幫忙』,就算完事,究竟做些什麼事?機關、單位(公司)也沒說清楚,那就不能夠做出最好的成績來。以下也列舉幾點顧問的重要職掌: 一、 分析鑑定問題能力:顧問必須具有類似醫生觀察病徵的能力,而作出真正的貢獻,問題有時候非常的微妙,不可捉摸,而且是得不到真相,捉摸不定的因素很多,同時,重要的與不重要的必需分開,作特別的判斷。顧問要對機關、單位(公司)有透澈的明瞭,然後用普通的方法分析輿論,最重要的顧問必須親身去作訪問工作。 二、 提供具體建議作法:機關、單位(公司)都希望顧問能提供一切有關改良、修正、或是加速完成機關、單位(公司)公共關係地位的方法和手段。在效果上說,這就等於是說診斷以後的處方,不過,這些藥丸常常是苦的,那些藥湯往往難以下嚥,在這種情形之下,顧問要比醫生的立場還要堅定。因此,顧問必須有專業的訓練,如此才能知道如何提出具體的建議。 三、 從事專門性的工作:機關、單位(公司)對顧問應依其專長、專業與能力分配工作。顧問對於機關、單位(公司)的決策、宣傳與民間反應等,都要迅速處置與反應。 遴選顧問最優先的考慮是「公共關係」,所謂「公共關係」,就是在處理公共關係方面所發生的事件上,具有特別聲望、經驗與學識的個人或團體。在某些情況下,公共關係顧問和他的幕僚們不但要作顧問,而且也要作實際執行工作的人。換句話說,除了建議,還要協助把公共關係方案付諸實施。主管應當將遴選的顧問告知機關、單位(公司)內所有的重要職員,機關、單位(公司)希望將來獲得怎樣的資訊與做什麼,拿這種說明去獲得機關、單位(公司)內部重要職員的信心與合作,如果事先不向這些同事們加以解釋,大家就會對於未來的顧問胡亂加以揣測,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顧問一經選定,就必須要得到整個機關、單位(公司)的合作,至少有一位或者幾位真正有能力的高級行政主管與顧問密切聯繫,如果顧問只是一些平常人員協助他的話,就難以獲得任何形式上的效果。 聘請顧問的方式可以是臨時,也可以是長期的。合同可以一言而定,也可以簽訂書面合同或聘書式。簽訂書面合同是比較通用與尊重的做法,而且可以免去不必要的爭執,關於是否給薪,那得看雙方的關係,有的是以顧問的努力程度而定,因為這樣比較固定的薪水,顧問也可以努力把他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而不會馬馬虎虎,草率將事了。關於那些費用可以報銷,而且最多不得超過多少錢,都應該明確規定,一般說來,可以報銷的項目如,交通費、電話費、郵費、旅費、剪報費、照片費、交際費等。 領導者對顧問(顧問群)的關係是一種高度的信任,兩者之間的關係,相當於工程師與工人、醫生與病人、律師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負責任的顧問,絕對是在充份明瞭有關資訊之前,才接受任何一面說辭,如果不這樣的話,那麼信心就受了損害,這就好比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一樣。 顧問應該埋頭苦幹,作「無名英雄」。絕對不要去過問事件的功勞應歸功於誰,而他也應該知道功勞是來自工作績效優良的人,自己只是一心一意為受顧人服務而已,就像一座大樓完工後,人們所看到的就是一座大樓,一般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水」,因為「水」而使得鋼筋、水泥、砂、石等產生了密切的結合,最後成就了大樓。顧問必須是年高德劭,且「誠實與公平」的。任何可能遭致道德批評的事務,他要站在公益的立場,對機關、單位(公司)提出建言,對自己和機關、單位(公司)都要公平。 從總統到各級政府與民意代表都有「顧問」,顧問要站在超然的地位,一定要很客觀的勇於提出建言,律師是一個為他人辯護的人,而顧問卻是一個有提示建設性的批評者。如果不去作建設性的建議而使得機關、單位(公司)犯了錯,那才真是冤枉,這也就是公共關係工作中的『法律』。因此,顧問絕不可以自認為是單位體制內的編制成員之一,換句話說,一定得客觀行事。此外,顧問本人如果發現還有其他可以勝任的人選,就應當代為介紹。 顧問人員一定要明瞭,要想把機關、單位(公司)公共關係做好,一定要跟機關、單位(公司)的最高當局保持繼續不斷的、密切的、友好關係,有時候要與首長(董事會)接觸,重要決策資料,顧問也應當知道,這樣,他才可以在任何時間內,完全瞭解機關、單位(公司) 整個情形,而同樣重要的一點,顧問也對首長(公司老闆)的各方面情形瞭如指掌。這就是說,顧問與機關、單位(公司)首長之間,要具有充分的信心。 機關、單位(公司)通常會先實施「防役針」注射,以避免發生錯誤,假使說平常就能建立起來一種密切的工作聯繫,處處事先準備,妥為預防,那麼其功效自然要比臨時措手不及的請顧問要好很多,而且也可以減少誤解的發生;如果緊要關頭造成決策錯誤,顧問應當挺身承擔錯誤。
淺談「顧問」與公共關係/陳寶明
- 2004-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