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警察工作團隊裡,由於具備半封建、半控制的管理模式,如何用以確保規定能按指示完成,並糾正任何重大偏頗的監察行動之程序,這必須靠「控管的機制」來誘導。電玩弊案、擄妓勒贖案、違法辦案等重大違失事件,這說明了當組織未能充分控制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縱然三令五申,諸如法紀教育、政令宣導、常年訓練、勤前教育等周密的配套措施,一個事件仍然可能在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控制系統下發生。「人性」是最不可能控制的態樣,也就是如何去拿捏一根磅秤裡的平衡點,乃一般長官最傷透心的所在,亦為小警察總找不回的失落感。 「控管」:所為何來?控管具有管理不可或缺的最後一道緊箍咒;因此,控管機能的價值就在於它與規定及指派任務的關係上。「目標」是規劃的基礎,它提供領導統御特別的方向;然而,管理者只是描述目標,或命令部屬接受目標,並不能達成目標。其實,管理者權衡「授權」不易,是害怕其部屬會做錯某些事,而必須承擔其責任之最大理由。如能發展有效控制系統時,經由控制系統提供資訊,並將部屬的績效回饋到充分授權的管理者身上,啟動有效的控制系統,為決策負責;如此一來,警界最頭痛的人事、獎懲、檢覈,乃至每次要打考績時所承受四面八方不同的壓力,公正嚴明的體制,使主事者腦力激盪趨緩。 「人事」:政府解嚴前後,人事有如一灘死水,封建制度加上專制作風,每個警察晨昏定省,勤務雖單純,警察權雖大;然,箝制管理警察人員的種種規範,無時無刻加諸其身上,每天勤務時段除編排有幾小時「在家休」外,其餘時間均由單位自行運用,動不動就因應任務需要停止輪休,警察毫無「人權」可言,美其言為「革命警察」。漸漸地專制解體、民主掛帥,凡事講人權,勤務制度趨合理化,超時服勤者可報領加班費,重視員警勤餘休閒聯誼活動;雖民意高漲,勤務仍然繁重;主事者經常性易位,不管那個層級,每一次人事異動,新官一上任專屬人領導統御的觀念,頒佈許多應遵照指示辦理的規定事項,人事怎能安定,既然不能安定,專案勤務就多,自然讓基層員警無所適從,疲於奔命。 「檢覈」:一般行政機關都有這種制度存在,最落實、最澈底,甚至有點過分的機關,就屬警察機關。林林總總,諸如平時考核、家庭訪問、年終考評、評鑑、榮團會、關老師、考績會、獎懲案等等,各種管理警察的制度臻於完善;警察人員幾乎是用完美無瑕的「至聖」角度來看待。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在警察界裡有太多不合常理的合理規定,自主民意只能在其他機關找到足跡,皇帝跋扈、官大錶準的背景產物,廿一世紀的警察團隊是有了適度地改觀;但是,當官者的老大心態仍然無法澈澈底底得根除,可能是老警察的行徑、說詞、觀念,還不能跳脫根深蒂固的巢臼圈吧!因為,權力會使人自大,權利會讓人迷失,這是中國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現實問題。 「遷調」:這是在警察界揮之不去的毒瘤;過去警察學校畢業生分發選填志願,第一考慮的服務單位,不外乎台北市的警察、航警局的警察,或者是各縣市繁華地區的警察,至於專業警察或山上、海邊、外島警察,根本想都沒想過;另外像「刑警」(現稱偵查員)這肥缺,更是擠破頭、拉關係、攀交情,無所不用其極,就是朝思夢想執意要得到的位子。曾幾何時,基於「同工不同酬」、「爽裝痛」的心態,一窩蜂又往既單純、最偏遠、又有地域加給的窮鄉僻壤、窮山惡水的地區擠,基層是這種想法,連高層也不例外;時代在變,觀念也隨著改變,以前沒有人願意去的鬼地方,現在待在那裡,趕也趕不走;因為,警察工作有太多沒人性的任務,也看太多「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案例,有太多為公家不眠不休、鞠恭盡瘁、死而後已,最後是英雄變狗熊的活教材;我們不忍,親友也不忍,老公老婆更不忍;階級章掛個「一線二」,月薪領個「八萬塊」,何樂而不為。 「磅錘」是古代論斤秤兩的平衡點,「天秤」是現在拿捏取捨的基準線。在警察生命裡扮演著最重要的一環,不就是「心中的一把尺」,以及「一根磅秤裡的平衡點」;在社會一片不景氣的職場裡,如能擁有一份「三餐不虞匱乏,下一代教育沒問題」的頭路,的確是種福報,也是幸福啊!難道不是嗎?為什麼幹警察一天,就怨警察一天,為什麼每天在失落中求尊嚴,在隙縫裡求生存,在死亡線上掙扎;今天,這份養家糊口的薪水,是否能找回警察的失落ㄋ!
如何找回警察的失落感/唐啟裕
- 200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