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作家王朔,曾經寫了一本著名的小說《站直,別趴下》,從此一炮而紅,這本小說故事後來還被改編成電影,締造另一項佳績。這本書中的主旨大意在於,無論生活對你有多麼不公平,你都沒有理由放棄生活,你必須學會抗爭,必須認真地做一個挺直腰桿的人,並且維護,保持身為一個人的尊嚴和人格。
在各行各業職場中,如果,我們不能以「人」的姿態出現在上級面前,時間一久,連上司也自然而然的,將你看成一匹馬或者一條狗。或許有人會反駁:「身為下屬的人員,幾乎是聽從上司使喚,他們常用(效犬馬之勞)的說法,成為任人騎的馬,或任人使喚的狗,如此,又怎麼不低頭呢?又如何能保持尊嚴與人格呢?」這種觀點只看到問題的一面,那就是作為下屬,當然必須與上司保持良好關係,並且服從與尊敬;但是問題還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如果我們不能以「人」的姿態,出現在上級面前,上司自然而然地對你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你在他的面前完全喪失了自我,完全沒有「展現」才華與能力的機會。
如果是這樣,你還有什麼「晉升」的機會?還能談什麼「前途」呢?因為,你在他面前已經等於零,有你無你皆可,提拔不提拔你更是無所謂。所以,在尊敬和服從上司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在適當的時候不妨使使性子,不妨帶點「刺」。當然,這選擇的時機和場合一定要適當,並且一定要拿捏好分寸,千萬不要出現「過頭」與「不及」的情況,否則便會適得其反,破壞自己與上司彼此的關係,把事情越弄越槽。
例如,你的主管做了一個很不適當的決策,如果他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只要你能提供充分的論證和資料,便可以委婉地反對,並盡最大的努力說服他,使他明白自己的失策和認知上的偏差。只要通過了你的構思,他便會認定你是個有頭腦、有膽識的人,而非那種「庸庸碌碌」的等閒之輩,那麼你往後的升遷機會必將大大提昇。但是,如果這位上司,是個私心較重且極要面子的人,那麼你得「三思後行」,必須考慮到正常工作以外的其他因素,考量他可能有其他苦衷,只要不貿然反對,你就不會激怒了這頭「獅子」。
在清代《雍正王朝》中,我們可以七品小官孫嘉淦,對於雍正皇帝的「失當」之舉拚命死諫。他為鑄製新「銅錢」之材質,銅含量提高鋅含量降低,使銅錢變得亮麗,但也促使士紳、土豪大肆換新銅錢後再予熔解,鍊「銅」後再回售朝廷,賺取其中差價,導致國庫遭受損失。雖然親王中「八賢王」力主為新國號鑄製光亮錢帑,象徵國運新氣象。最後雍正皇帝瞭解「利弊得失」,也不惜否決親王主張,而採孫嘉淦意見,過不久還封他為四品御史。另外,促討各省欠繳國庫稅款案中,由於當時的山西巡撫欺上瞞下,連皇帝也被蒙蔽,借名謊報短短一年內,已完成催討全省各地欠繳國庫稅款政績,被雍正封為「天下第一巡撫」榮譽美名,經過孫嘉淦多方查證下,收集了大量證據,證明這位「沽名釣譽」官吏的罪狀,才使真相大白。只見他上奏雍正皇,要求處斬該巡撫,然而雍正礙於面子遲疑難決;這四品御史卻是得理不饒人,天天集同僚上朝力爭,使雍正皇帝又氣又恨,最終還是把那位「沽名釣譽」謊報政績的巡撫給正法了。對於孫嘉淦,雍正皇帝雖然相當惱恨,可時間一久,他卻覺得這樣有才能、膽識的忠臣實屬難得,又將他破格再升二級。
再者,征西大將軍年羹堯,曾為清朝立下汗馬功勞,而「居功自傲」一再攬權擴充個人勢力,居心險惡,一點也不將皇帝放在眼裡,雖然雍正皇帝對年羹堯的所作所為瞭如指掌,但是因為他曾為朝廷立下大功,又是皇親,而舉棋難定。在這種情況下,孫嘉淦又聯合其他大臣「力諫」雍正皇帝,使得雍正決心要除掉奸臣,終於大義滅親,更讓在朝臣子作為自我警惕的一面鏡子。
從孫嘉淦直言勸諫的忠誠行動中,我們可以看見,他的疾惡耿直沒有讓他變成一個唯唯喏喏的奴才,雖然多次與皇帝頂撞,由於他遇上「明君」,所以不僅沒有影響他的升遷,反而是每「頂撞」一次便升官一次。這其中充分說明了一個道理:「一味地遷就和服從上司,並不能使你平步青雲,反而會喪失自我,損害自己的尊嚴和價值,如此不但升遷機會少,更會受到上司的唾棄。」因此,只有能挺直腰桿做事的人,才能成為一個「強者」啊!
朋友,在現實「功利」職場洪流中,我們如何據理力爭,並能「力諫」上司修改錯誤,走向正確的道路,反而可使上司、同僚和下屬瞭解你的「才華」和「膽識」,也瞭解你的人格和品行。所以,成功的人懂得在挺直腰桿走路時,如何暫時屈膝,那些長久跪著走路的人,是不可能成大業的。因為人不可有「傲氣」,卻不能失去「傲骨」,其寓意則在此。朋友:你認為呢?
你不能有傲氣,卻不能沒傲骨!/丘吉幹
- 200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