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張惠雲

  • 2004-01-30
很多人都在問說話的藝術到底是什麼 ?
 對於說話大家其實都無深入的了解,說話看似簡單,其實也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藝術,說的好大家都開心,說不好就不歡而散,短短幾句影響著每個人,說對和說錯兩者差別可大呢!
 很多人都認為說話不過是家常便飯,天天都在說有何難處呢?因此對於說出口的話始終都不在意,那三言兩語似乎都可隨風而逝,往往沒放在心頭,但短短幾句卻傷得人體無完膚,自身還渾然不覺不以為意,始終不曉錯在何方,等到清醒時想道歉卻無法彌補那傷害,是有心還是口拙呢?
 明明一堆字湊成的幾句話,看似簡單的描述並無不妥,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隨意說的話被對方解讀成滿諷刺的利刃,無意中的誤會都會照成不必要的誤會,沉默是金有時也是說話的一種藝術,在適用的場合裡常常受用不盡。
 無論有在多學識的人也好,市井小名也罷,說話都是溝通的橋樑,講理似乎變成維持社會常規的器具,但是無論你多有理也好,遇到了些人說理也沒用,這種情形跟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情況是一樣的,這時只好靠平時所訓練說話的藝術,用點技巧或許不講理反而是種助力而不是種阻力,沒有任何的事都可以單向解決,說話也是,多點方向或許事情解決的方法也會跟著變多。
 看似平凡的句子,不同的人說出就是有不同的效果,不光是語氣,或許原意一樣,心裡的感覺卻迴然相異,很多人好奇其中的差異是什麼,不外乎是「細心」,或許因為細心的觀察對方的情緒波動,找出癥結所在,所有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想想很多團體都有對外界問題給予回答的「發言人」,幾乎媒體口中的問題和尖酸刻薄的挑釁都可以化作一句玩笑話,不著痕跡的被帶過,那發言人身上背負著公司的形象,政黨的票源,政府的辦事能力,說錯了一句話彷彿是被判死刑,發言人所具有的說話方式,都是一種藝術,有詼諧有幽默有莊重,個個風格不同,但唯一不變的是說話的拿捏和分寸幾乎算計的一清二楚,小小玩笑不傷大雅,輕鬆的語氣總是適時緩和緊張的氛圍,高深的境界總是讓人捏了一把冷汗,不勝唏噓著,四兩撥千金的講法果真是行家常用的招數。
有些人對於那為之氣結的問題都會破口大罵,對於無禮的態度也會怒氣相向,但深知說話藝術之人反而是發揮的好地方,用暗喻的說法不但可以引開注意又可以達到教訓人的意味,指桑罵槐、指著禿驢罵和尚,種種高招呈現在眼前,會用的人或許在說話方面可以神領意會奧妙之處,不明白的人似乎只有團團轉的份呢!這些藝術,對於說話可以開創一片新契機,把種種難處當作挑戰、當作遊戲,一種說話的玩法,何樂而不為呢!
從前呢!有個富翁家中請客,邀了各界好友到家中聚餐,眼看時間已到但是很多人都還沒到,他便脫口說:該來的怎麼還沒來,在場的一聽以為他言中之意是不該來的全都到,很多人便紛紛告辭,他一急又說:不該走的怎麼都走了,剩下的人一聽又以為他的意思是該走的都不走,一氣之下全都向他告別便離去,他渾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說話的藝術在此時站有很大的位子,或許簡單的幾句話一出,說者無心聽者卻有意,誤會每每因此而出,這種情況解釋起來和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時說話看似簡單,沒想到卻如此的高深莫測,會說話的人似乎在任何場合都有發揮的空間,說話假如可以到行雲流水、脫然無累,必然可以將麻煩降到最低,也難乎有企業想網羅說話高手,肯出月入十萬的條件,也在各大報大幅刊登廣告,就是為了尋找想要的人才,要將說話研究透澈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時候形象建立在說話上也並不少見,說話果然還需藝術的薰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