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文壇上掀起了一股炫風,很多竄出的當紅作家,都以另類的寫作風格博君一笑,用詼諧的手法敘述人性的弱點,用直接的方式闡述自己觀感,或許很多人都不以欣賞的方式看待,但對於七年級生來說總是倍感認同,短短的幾句話說出了現代過於包裝的表面,就是因為修飾的不切實際,每個人似乎都裝著不是自己的臉孔,或許名字大膽了些,不過卻說的與時事相當吻合,令人不由得佩服作者的獨到的見解。
或許是因為現代人太過壓抑自身的情緒,內心的情感無法抒發,導自鬱鬱寡歡,難怪他打趣的說著,台灣官方調查現代人的文明病,有百分之三十是憂鬱症,百分之四十是躁鬱症,剩下的三十是不知道自己是憂鬱症還是躁鬱症。
他那打趣的說法,不由得令人覺得原來進步或許也是一種病,很多人在不得意時,大多都將鬱悶往肚裡吞,說的好聽是磨練性情,說的難聽的是自找苦吃。
很多總是忽略了憂鬱那隱形的殺手,憂鬱很多都是由不得意、不高興,氣憤、難過….等等,由於大多都是從負面情緒引出,令人覺得諸多的因素,平凡的存在,似乎都有著訝異的結果。
古人說能忍可成大事,不能忍則亂大謀,但忍無可忍時是否無須在忍,最直接就是在心中那股怨氣聚集時,就該釋放,只要我不爽什麼都不可以,在可以說時大聲的吼出心中的煩悶,不也是另一種的吐出,或許無關乎重不重要,但卻是為情緒找出口。
很多人都碰過差不多的情況吧!尤其是必須割捨自己心愛的東西,對於擁有成熟心智的人來說或許沒什麼大礙,對於年齡尚未發展完全的小孩子,似乎就不太容易,遇到不高興的時候唯一反應就是哭和反抗,這時他人的脅迫總是另幼兒不得不妥協,這是為什麼?
幼兒為什麼不可以在不爽的時候,大說不可以,乖乖的聽任對於三到六歲處於第一反抗期的幼兒似乎不合理,對於成熟心智的人呢!
有時負面的情緒不全都是要釋放,但偶爾的說出,或許減少那心底的壓力,容忍有時是上天的給的責任,任何事都有過之和不及,有時候心底的感受也是需要分可忍和不可忍只不過很多人都忘了,只記得承受,忘了放下,忘了感受,忘了尋找原因,出錯的地方永遠找不出修正的理由。
喘口氣,想一想,你會找到混亂的根源。
放開心,叫一叫,你會找到放鬆的快感。
只要我不爽什麼都不可以─讀後心得/ 無言
- 2004-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