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之中,最無濟於事、最令人可憐的情緒,就是為自己過去所做的「不恰當」事而內疚。對過往的某些事感到沮喪或氣惱,只會平白浪費時間,讓自己停滯不前。
「內疚」是所有行為中最無益處的,它只會浪費你的時間與精力。說得直接一點,「內疚」無疑就是浪費生命。因為從理性角度來說,你現在因「已經」發生的某件事而沮喪遺憾,但已發生的事,並不會因你的內疚而改變任何既成的事實。
「內疚」不只使你耽溺於過去,還會使你因過去的事而影響現在。內疚與反省有著根本的區別;如果你是反省,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並總結經驗教訓,而且下決心不「重蹈覆轍」,這就不是內疚。只有當你因為以前有過某種行為,現在就畏縮退卻、裹足不前,你才是內疚的俘虜。由過去的錯誤中學習經驗是一種反省,是健全而必要的成長歷程。但內疚是不健康的,因為你毫無意義地把現在的精力,耗費在對過去的事感到傷感、不安以及沮喪上,這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使「內疚」變成一個人情緒的一部分有兩種基本途徑:一是外在環境強加給你的;另一種是自己加諸於自己的。自己加諸於自己的內疚,較外在環境造成的內疚更為麻煩。一個人因他過去所做的事,而陷於泥淖中,這可能不一定與他小時候或外在某件事物的干擾有關,這是一個成人違背了自我原則或道德規範時所產生的內疚。你可能為此要難過好長一段時間,但這樣的自我傷害,並不能改變任何既成的事實。典型的自己加諸給自己的內疚包括:因責備某人而憎惡自己,或是因為一時說溜嘴,無意中說了與你要好同事的壞話,或是說出過去的錯事等等,這些均會導致你的情緒惡劣。
因此,你不妨檢討一下,你的內疚是過去環境的標準(你一直試圖取悅一個並存在的權威者)的反應?還是因為試圖遵守自己加給自己的標準所致?(這個標準你末必願意遵守),無論哪一種,都是愚蠢之至。「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你的「內疚」試圖改變既成的事實,但實際上你不可能扭轉乾坤。
不過你可以開始改變你對「內疚」之事的態度,你可以學著去接受它,不再心存內疚。你可以做任何合乎自己價值觀的事,同時又不傷害任何人。如果你做了某事,無論何事,你做了之後不喜歡、不滿意,那麼就告誡自己下不為例。你應該學習「超越」內疚,因為內疚於事無補,它不但使你陷於停滯,而且也增加了你的心理負擔。換言之,「內疚」只會使你不快樂。
最後讓我們來試試幾種消除內疚的方法,看看它對消除你的內疚能否發生一點作用。
一、針對自己無意間做了傷害他人的事,或是說錯了話,造成他人難堪、傷譽:::等,應即反省,坦誠向對方誠摯道謙,若造成對方財物損失,當竭盡自己所能,補償對方。完成「內疚」之事積極處理後,應視同案件結案,心裡不必再有對不起他人的想法。
二、把自己的過去,視為絕對無法改變的事實,不管你選擇何種反應,都不會使你的過去有所改變。這種想法可幫助你根除內疚,並從過去行為中記取教訓。
三、重新思考你的價值體系,哪些是你相信的價值?哪些是你假裝去接受的?列出這些價值觀,並下決心遵守自己所決定的道德規範。
四、認定行為的真正結果,不要去找一種模稜兩可的感覺,來決定生活中對與錯的事,要確定行為的結果是否使你快樂,才是有益的。
五、告訴那些在你生活中,企圖以內疚來控制你的人,你能坦然地面對他們對你的失望。一旦你能消除內疚,就可消除別人對你的操控。
朋友:蒼天之下,芸芸眾生,誰能無過?面對自己無意造成的錯誤,能即刻反省,不再重蹈覆轍即可;畢竟錯誤產生既有的事實,任何人都無法讓它重新來過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你的「內疚」改變不了過去,卻可以影響你未來人生。既然如此,那何必讓自己跳進死胡同裡?
跳出「內疚」的死胡同/吉淦
- 2004-03-07